《一人公司》的35條重點
Company of One: Why Staying Small Is the Next Big Thing for Business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看書我通常看三遍。
.
第一遍整本讀懂,記下對我有幫助的頁數。
.
第二遍做筆記,把剛剛的頁數變成一份Word檔,並且劃上重點紅字,方便我之後複習。
.
第三遍是吸收與思考,把畫重點的地方反覆想過,並且實際運用在生活中。
.
為什麼要看三遍?因為看一遍馬上就會忘記了。就像是明明老師上課都講過、你也都有聽懂,但是為什麼考試就是寫不出來呢?問題就在於你沒有複習、思考與應用,所以馬上看完馬上忘記。
.
一年讀的書不用太多,只要你好好看一本書,然後去實踐它,那麼即使一年一本也就夠了。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我看了八本書,不算多,這本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本,適合新創公司、小型企業或是獨立工作者。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一人公司》我所整理的35條重點:
.
1. 一人公司不只是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一人公司是利用系統、自動化,以及流程來建立長期事業,不是以時間換取金錢。
.
2. 一人公司的簡單概念就是: #質疑成長的企業。傳統經營理念中要大、要快的成長模式,但成長並非永遠是最有利的,要求更多,往往代表著更加複雜、更多責任、更多費用,通常也產生更多焦慮。
.
3. #專注於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多。
.
4. #內部創業家(intrapreneur)一詞,是大型組織裡一人公司的一個例子。內部創業家是指提出自己的目標並且執行這些目標的公司領導者。他們不需要太多的指導、管理或監督,因為他們被賦予充分的工作自主權。
.
5. #結果論:一些公司會建立「只看結果的工作環境」(Results-Only Work Environments,簡稱ROWE),它們的員工沒有固定時間表,完全由員工決定如何分配工作時間。員工可以選擇在家工作,他們也可以從凌晨兩點工作到早上六點。研究發現在這種有自主權的環境中,生產力會上升,員工滿意度會上升,且人員變動率也會下降。
.
6. #縮小範圍:如果你有一個創業想法,但需要大量資金、時間或資源,那麼你很可能想得太大了。你可以把想法縮小到基本問題上——現在就做,以更低的成本做,並且儘快去做——然後反覆改進。
.
7. #利他主義:你如何把對別人的嫉妒,變成享受他們的成功並向他們學習?印度的一種古老語言「巴利語」(Pali)中,有一個詞「mudita」,很像是嫉妒的反義詞,因為它的意思是「為他人的好運或成就感到高興」(有趣的是,它在英文中「沒有對應詞)。
.
8. #僕人領導 是指一間公司最好透過幫助工作者或客戶實現他們的目標,來達成自己的目標。這種領導者不會想追求注意力,他們反而會希望照耀別人的勝利與成就。
.
9. #工作狂弊病:心理學家韋恩奧茨(Wayne Oates)在一九七一年創造「工作狂」(Workaholism)一詞。有趣的是,奧茨發現拚命工作的人表現並不優於不拚命工作的人,他們拚命工作唯一的明顯影響是工作壓力更大、工作與生活的衝突更大,以及健康情況更差。研究發現,工作狂跟更多財務報酬或自我勝任感之間都沒有關聯。
.
10. #不該美化領導者:領導者不是現代文化中的神話英雄,他們跟其他人一樣也是會犯錯的人。把領導者美化成無堅不摧的人,正是大多數問題的根源,因為他們的失敗與缺陷因此被忽視,而不是被發現、被排除,並從中學習。
.
11. #回歸本質:很多人剛起步卻立刻擺錯焦點。新生代演員一再問喜劇演員史提夫.馬丁(Steve Martin):「我該如何找到一位經紀人?」或者「我該去哪裡拍大頭照?」或者「我應該從哪個喜劇俱樂部開始?」馬丁說他們唯一應該問的問題是:「我該如何做,才能真正擅長喜劇?」
.
12. #你的熱情到底在那裡?暢銷書《深度職場力》(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的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認為,熱情是精通一件事之後意外的連帶結果。當你專心的在解決問題或做出改變時,熱情可能也會隨之而來,因為你確實投入在你正在做的工作當中,而不是想像著你可能對某件事充滿熱情。
.
13. #先工作再熱情:如果你被你的工作所吸引——因為它帶來了獨立自主權,因為完成它後你獲得勝任感,因為它的貢獻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你的熱情也可能隨之而來。熱情不是創造成功的催化劑,更多時候是成功之後發展出的結果。
.
14. #避免分心:嘗試一次專注於一個以上的優先事項,會讓生產率下降多達40%;被電子郵件,電話或簡訊打斷的員工,智商會降低11分以上。
.
15. #單一任務處理(single-tasking):在一段時間內不分心的做一件事。這種能力能助你專注於正確的任務,更快完成任務,且壓力更少。
.
16. #不要太忙:當我們缺乏時間,忙到無法思考,以及費勁的管理我們的義務時,我們會做出糟糕的決定。
.
17. #個性的重要性:你的獨特並堅持某些事,是你贏得客戶注意力的方式與原因。
.
18. #群體極端化(polarization)能帶來力量。如果我們設法想吸引每個人,我們就無法特別吸引到任何人。在擁擠的市場上,創立一間無差異性的小公司,不過是另一間無聊的小公司,是沒辦法成為對你有幫助的一人公司。
.
19. #無法複製的獨特:人們可以複製技能、專長以及知識,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這些都是可以複製的。無法複製的是真實的你的風格與個性。
.
20. #推薦 是獲得新客戶的有效方式——有83%的新業務是來自口碑推薦。
.
21. 永遠做到超乎客戶期望的水準。
.
22. #為自己工作不一定代表靠自己工作。即使你的一人公司只有你,也仍有需要跟他人合作的時候——包含承包商,合作夥伴以及客戶。如果你的一人公司是一個小團隊,或者存在於公司內,你甚至會需要更多層的合作。
.
23. #分享精神:公開分享一切,教導客戶與競爭對手,而不是想著要超越他們,這種作法能帶來一些正面結果。
.
24. #空有想法是毫無價值的:許多大型,賺錢的全球性公司,核心要點就是把舊想法執行得非常出色,重點是執行力。
.
25. #透過教學建立權威:創造一個環境,讓客戶尊重,重視你的意見,因為你透過教育他們,表現出相符的能力。
.
26. #無用的虛榮指標:近年來,大公司將行銷與推廣工作的重點放在收集「虛榮指標」——例如社群媒體的追蹤者數量、訂閱人數,或點擊量。但這些指標不見得和營收、利潤,或聲譽有關聯。
.
27. #鐵粉原則:相較於擁有十萬名只想得到某些東西才追蹤你公司的追蹤者,擁有一百名熱情,渴望購買你推出的任何產品的粉絲,更能帶來倍數成長的效果。
.
28. #拒絕病毒式行銷:通常當企業不了解它的目標受眾是誰,想試圖吸引所有人的時候,病毒式擴散效果才會發生。
.
29. 重視品質勝於快速、更重視同理心勝於利潤,也更重視誠實勝於花招。
.
30. #戒掉完美主義:我們常常認為需要一切就緒,所有程序才能準備好推出數位產品。在我們達到「發表」的程度之前,我們希望一切都很優雅,很完美。但在多數情況下,等到一切都很完美只會延遲你的推出,或者永遠無法推出。
.
31. 先推出產品,再循序漸進的反覆改良。
.
32. 創業家兼作家丹.諾里斯(Dan Norris):在你推出產品之前,你不可能獲悉任何事情。
.
33. #群眾募資:為你的產品募資,不一定需要創投,好處是沒有外部投資干擾你,你能夠完全掌控自己公司的方向。
.
34. #客戶優先:一間企業的成長,應該是由很棒的客戶體驗所帶來的結果,而不是為了追求成長而成長。
.
35. #採取行動:夢想成為成功的企業主,與真的成為成功的企業主,兩者的區別在於——每天埋頭苦幹。
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這本書不僅帶給我許多新穎的觀念,也解開長年來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我很高興自己花了那麼多時間閱讀這本書,把模糊的思緒擦亮了,豁然而笑。
.
#你最喜歡哪一點?
.
.
.
(歡迎分享)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olarization意思 在 我的戰友是狼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
這篇文字紀錄一拖便拖了一個多月,
終於決定抽少許時間把自己的心情、感受儲藏下來!
六月初我開始在學習IFS(內在家庭系統治療),
對於可以學習IFS,我興奮不已!
那種興奮的感覺是我不曾試過的😆😆😆
其實六月的時候,我帶著沉重的心情去學習,
醫生的事令我始終未能釋懷,
還是一講到或者想起醫生就會哭。
對,我就是帶著一個如此沉重的感受去接觸IFS。
第一堂之前,我對IFS只是略懂一二,
而正式開始第一堂,第一次看到導師阿池的示範,
我覺得....超精彩的!我眼睛發亮,然後好奇心驅使,
讓我不斷的想了解更多,
更甚的是,我想用IFS幫自己做自我療癒。
那一堂是我第一次使用Inner Active Cards,
就像之前學校老師教的TAT test,
當事人是他們生命故事的主人,
咭沒有固定答案,當事人所說的故事往往能反映出他們的內心。
第一堂我碰見了好奇和另一個一直很努力做事的part,
接著繼續跟它們聊,慢慢發現到那個努力做事部分是我的protector(保護者),它很害怕自己會消失...
我問它:「假如你真的消失了,你擔心會發生甚麼事?」
它說:「我覺得如果沒有我的話,好鈞會變成失敗者,永遠落後於人,永遠都是弱勢的病人角色......」
這幫助我了解到它的想法,是很重要的。
6月初我第一次跟partner練習,
互相練習的過程中,
其實能學習到的東西讓我很有得著,
因為就像輔導一樣,
理論與實踐其實同樣重要!
空餘時間我每天都抽大概一小時跟自己的parts相處。
第二堂
我知道了protector(保護者)和exiles(流放者)的分別,
靜靜地留意自己,
發現原來我有很多exiles的部分。
那些部分只是坐著,有些一直哭,
而有些則好像很生氣。
我慢慢來,那一個星期我跟幾個parts開始認識和對話,
也開始慢慢的在安撫一些比較傷心難過的部分。
發現原來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張「高級按摩椅」😂,
它決定了我們的身份、選擇、感受和世界觀,
而每個部分都在爭取坐那張椅子的機會,
很像很希望掌控我們的內心。
知道了原來「我很傷心」、「我注意到自己很傷心」和「我注意到自己內心有一個部分很傷心」是三種很不同的狀況。
那張椅子沒parts坐上去的時候才是Seat of Consciousness,此時,擁有8C的真我才能呈現出來。這種狀態叫Unblended。
當如果有parts blend住了,真我會出不來。
而IFS正正需要client(當事人)的真我和parts完全分開,
unblended才有機會進行自我療癒。
自去年12月,醫生對我說了某些話傷害了我,
3月住院的時候被醫生責罵我Help-rejected......
他們的行為讓我很怕,不敢開口跟他們說話,
很害怕再受傷害!
整整半年我都沒有跟他們對話,
連看醫生我也只會寫紙條或者叫護士幫我轉達。
六月中的時候,我身體不太舒服,
除了有發低燒的狀況,
還全身上下長滿癢癢的疹子,
我知道那是敏感/風疹,所以我吃抗敏感藥,
但不但沒有退,還愈長愈大範圍。
後來一星期後就忽然自己退掉了。
SLE也算狀況穩定....
6月17那天我以為情況也差不多,
應該不可能跟醫生直接對話。
但我竟然可以跟醫生說自己的徵狀,
不但我嚇一跳,連醫生也有點嚇到了......
那天我住進醫院裡,
那晚剛好要上課(第三堂),
於是我媽拿電腦和ipad到醫院給我。
但我很不好意思一邊上課,
護士和病房護理人員常常會走過來。😂😂😂
我那堂在分享自己在IFS的學習時,幾個護士衝進來說我心跳很快🤣(興奮嘛!);
然後隔了一會兒,護士拿了抗凝血針叫我打🤨;
打完針隔了沒多久又說打抗生素🤭;
然後又到量血壓的時間😫😫
她們不斷走過來,讓我很分心、常常都不知道自己說到哪裡🤦🏻♀️
不過沒辦法,這就是醫院的生活。哈哈🤣🤣🤣
那一陣子跟2位朋友聊天,大家都覺得我成熟了不少,
而且所說的話內容都有經過組織及整合。
一開始,我也不太清楚那次的敏感症狀是如何發生的,
但後來我在書本中得到答案:IFS。
書本有寫關於IFS的安全性,
有些人遭遇/經歷的創傷比較大,
那個人自己做IFS時,
内在的家庭系統比較敏感、不穩定,
或會有機會出現強烈的衝突,可能再經歷的狀況,
有機會引起情緒或身體反應。
我特別看到會激活頭痛和敏感或其他身心症狀。。。
果然身、心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
每個人的每一個part都是很獨特的,
它們都很希望得到我們的關注和愛護。
慢慢跟它們聊天,
發現自己内心的那個家族還蠻大的😂
managers可以預防受傷經驗再被觸發
而firefighters 則嘗試安撫exile....
第四堂,
我在這堂分享了parts會主動找我聊天的經驗,
阿池說那是因為有了信任,它們有感受到,
也想接觸我。
這一堂我學到了尊重、重視parts的重要性!
這一堂之後我覺察到自己是有self-energy,
但很多時候,
正正因為這些self-energy為我帶來壓力,
容易把別人的負擔、傷心、無力都放在自己的肩膊上。
謝謝Helen提醒我“No need to take others’ burden as burden”,謝謝您的提醒,我記住了!
第五課,
我們學習polarization,
就是不同的部會會一起出現。
這一堂是我情緒最低落、最崩潰的一堂,
那個禮拜我發現到自己的問題核心原來不在醫生那裡,
而是在我家庭那裡,
這些傷心、軟弱、憤怒、無力、痛楚。。。
原來在我三歲那時已經出現,
醫生只是情緒的觸發點。
上課上到一半,阿池邀請我們感受自己的parts,
我突然間深入到内心世界,
看得到那個可怕的場面。
parts與parts之間互相爭吵、指罵對方,
有part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嚇到我一時間不知所措....
那一堂做小組check in的時候,我不小心哭出來了,
同時太多parts出現我應付不了。
生活中出現很多不如意和突發、預料之外的事,
即使我的resilience (適應壓力的能力)夠大,
一時間我也沒辦法應對得到!
當我從六月開始與一個「堅強」的部分聊天後,
很多部分都不滿意,很多exiles parts(傷心、無力)出來了。
我花很多時間每天都在處理,
但慢慢發現它們的團隊實在太大,
無法一時三刻處理好。
我也知道我很快就會很忙學業的東西,re-exam(重考)、FYP(畢業論文)和Internship(實習)都快要開始,
所以我決定先叫parts去放假,
休息夠了再回來一齊奮鬥!
這個page是我最自豪、最重視的一樣東西之一,
我竟然宣佈暫時不更新(haha,但我發現原來自己真的忍不住不更😅😅😅),可見我是真的處理不了。
就在我放了他們去放假的第一天,
家人的一次小爭執中,
讓我知道小時候發生的事情原來對我有很深影響。
影響到我有一種對家庭的愛的投射,
我過去8年多的日子裡大多都住在醫院裡。
見醫護人員比見家人還要多,
所以會把醫生護士當成家人,
因此,當我聽到醫生說我是個負擔時,
才會那麼的傷心難過。
當我知道問題的核心不在醫生身上,
我努力修補對家人的歉疚,
也努力的跟醫生修理關係,但保持適當的距離。
第五堂之後有一天,
我回到學校見counselor(轉導員),
那一節個人輔導後,我很迷失,
竟然在銅鑼灣街頭迷路了,我一直走一直走,
卻無法找到自己要去的巴士站,
我頭很暈,快暈倒過去的時候才找到要走的路,
滿臉都是汗水和淚水,很迷惘,不知道為甚麼會這樣。
曾經有一刻我質問自己為甚麼要開始學習IFS,
讓自己那麼辛苦,還身陷險境...
但,我不曾後悔!
隔天,我收到一個包裹,
裡面有兩本關於IFS的書,
是媽媽叫哥哥買給我的💕💕💕🥰
我很感動,
雖然知道媽媽和哥哥可能因為我小時候的錯誤決定而很氣,
不過事情已經過了很多年了!是時候放下。
我問媽媽有沒有生我氣,媽媽說「沒有!」
放下了心頭大石之後覺得輕鬆了很多!
自在了很多!
現去每次回醫院看到醫護人員,
也總算恢復成那時嘻嘻哈哈的我,
恢復了8成左右,
會跟醫護人員說笑和搗蛋XD😜😜😜
好鈞這幾個月來辛苦妳了!❤️❤️
我知道妳過得不容易。
接下來的這一年,盡力而為,做到最好!
我相信妳可以的💪🏻💪🏻🔥
慢慢我發現原來傷心的parts往往都需要多一點關愛,
所以IFS不是一時三刻的,
而是不斷持續重複的跟parts相處。
記住: 每個part都是有positive intention的(即使有傷害性)!
每一個part的存在都是為我們好的❣️
謝謝導師阿池、每一位助教和每一位同學!
謝謝你們見證著我的見證!
#我愛IFS
如果你不知道甚麼是IFS,
可以先看
https://www.facebook.com/434955876694352/posts/1314232108766720/?d=n
和
https://www.facebook.com/434955876694352/posts/1329175807272350/?d=n
polarization意思 在 你了解偏振光(polarized light)嗎?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