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停下繁忙腳步時,
到喜歡的花店逛逛吧!
買一把柔潤色澤的粉紅玫瑰,
佈置在浮雕手作陶盤裡,
感受植物帶來的療癒力~
帶有ㄧ點深度的大盤,
盛裝大菜、早午餐或沙拉、
利用留白處點綴花草,
就是一桌與眾不同的優雅~
ROCAILLE 餐盤-陶-28cm(白)
NT.1,380元
*法國製
*同尺寸另有原廠已停產的淡粉色NT.1,880元,如有疑問或需要歡迎以私訊與我們洽詢~
#gien #餐盤 #餐桌 #餐桌風景 #餐桌佈置 #餐桌日常 #餐桌日記 #花 #花草 #居家 #居家佈置 #居家生活 #家 #dinnerplate #plate #tablesetting #table #tabledecor #homedecor #home #homesweethome #陶 #handmade #pottery #早午餐 #flowers #plants #plantlover #暮らし #暮らしを楽しむ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ocaille」的推薦目錄:
- 關於rocaille 在 小普羅旺斯 Petite Prove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rocaille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rocaille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ocaille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rocaill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ocaill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rocaille 在 Rocaille Leiria - 活动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評價
- 關於rocaille 在 360 Rococo Rocaille ideas - Pinterest 的評價
rocaille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事求世 12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維斯朝聖教堂(1983年)
駕車造訪德國、波蘭、捷克、奧地利四國的那年,造訪了很多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教堂,歐洲教堂最普遍的是羅馬式、哥德式及巴洛克式,幾乎是各教堂建築主流,也因為看了太多教堂,到後來真的有點不能永生,快要往生,在看到維斯朝聖教堂的外表後,更不禁懷疑這真的是世界遺產嗎?有點想跳過省門票錢,但看介紹又是我從未見過的洛可可風,想說既來之則看之,這一看還真沒讓我後悔,果然不能以貌取人。
維斯教堂在18世紀建造,靠近奧地利邊境,教堂正確名稱為「被鞭打的基督朝聖教堂Wallfahrtskirche zum Gegeibelten Heiland auf der Wies」,教堂中心供奉的是一尊受鞭打的耶穌雕像,據說有一位婦女看到這尊耶穌的眼中淌著淚水,雖然那時沒有LINE群組,但消息很快傳開,跟現在一樣也搞不清楚是假消息還是真消息的情況下,反正拿香跟著拜就對了,很快引來禮拜和朝聖的人潮,人們蜂擁而至,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由洛可可風格建築師齊默爾曼兄弟設計的維斯朝聖教堂於焉誕生。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裝神弄鬼?還是真的神像顯靈?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一座經典教堂。這座教堂不像科隆教堂或巴黎聖母院那般雄偉,外觀看來不注意的話以為是穀倉,雖然是世界遺產,也沒看到張牙舞爪般的宣傳,就靜靜在微微隆起的綠色草丘上,去的時候遊客也不多,外表令人舒服,原本以為看到的是文青風格桂綸鎂,走進裡面才發現是穿上蓬蓬裙的許純美。
西方建築反映當代思潮,經歷過一連串的創新與突破,在十七世紀來到巴洛克時期,「太陽王」路易十四是巴洛克風格最忠實的擁護者,留世的畫作中他身穿蕾絲邊絲襪、頭戴波浪式假髮,腰間還別著一把鑲滿寶石的寶劍,腳蹬紅色高跟鞋,今天如果有人有勇氣穿成這樣上街,請接受我的膝蓋,巴洛克風格就是這麼不樸實無華且任性。「巴洛克」原意是變形的珍珠,之前強調的古典傳統均衡對稱,此時利用不規則波浪狀曲線賦予建築元素以動感華麗,含蓄內斂不是它的語言,而是要給人誇張如戲劇般的效果。
在新古典主義接棒之前,有種算是巴洛克2.0版的洛可可(Rococo)的藝術風格在法國短暫流行,Rococo是從法國字rocaille演變而來,原是指一種混合貝殼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在法王路易十五時代以後流行的一種室內裝飾風格,常使用C形、S形曲線或漩渦狀花紋。巴洛克是建築風格,但洛可可是室內設計,如果說巴洛克是塊奶油蛋糕,洛可可就像是奶油控,硬要再擠上一層奶油,這不是美人遲暮朝臉上亂抹的奶油,而是精心計算的奶油擠花,而且還非要撒上五彩繽紛的巧克力糖粒不可,虛華才是王道,實用非其考量。
教堂的屋頂利用較輕的木頭來建造,以減輕整棟建物的承受重量,再開許多扇窗戶增加室內採光以突顯色彩豐富。在維斯教堂中,吸睛的不再是聖經故事,華麗繁複的裝飾效果花枝招展,絕對令人驚艷但會膩,不過吃完大餐之後,來盤甜點點綴也還可以,更十分讚嘆這炫富的勇氣。參觀後的心得是:被鞭打後流眼淚,然後有人幫你蓋豪宅,我可以!
rocaille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是中國的中國風】
以上此作品看來熟悉又陌生,它似乎要描繪中國的風景,但卻帶着濃厚的歐洲風格與傳統。事實上,此畫畫家布雪從來沒有到過中國,那麼他為什麼會畫這種畫,又是參考什麼來繪畫的呢?
十八世紀的法國,藝術以洛可可(Rococo)風格為主,原先主要是指造型精細、表現自然曲線之美的建築裝飾風格。而Rococo一字源自法語Rocaille,帶有「混合着貝殼的石頭」的意思。在繪畫方面,則延續其精緻之路線,強調細節與粉色色調,多以享樂休閒,貴族嬉戲等為主題。恰好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統治期間,東印度公司的遠東貿易令許多中國器物流入歐洲,大受歡迎,於是布雪就將當時流行的洛可可繪畫藝術與中國物品和圖像融合起來,畫下了一系列的作品,這幅《中國園林》就是其中之一。畫中可見兩位貴族女子坐在中央,衣着華麗,享受着美景,僕人又為其中一名女子梳妝。畫家本身亦甚愛收藏亞洲來的飾品與器物,因此,構圖中擺放了紅漆椅桌、青花瓷、花籃、團扇、中國傘等等,每件均精細刻劃,全圖洋溢着寫意與貴族的悠閒。這幅畫中儘管出現不少頗寫實的中國元素(如青花瓷),整體畫面風貌卻與當時的中國偏差甚遠,它混合了許多東方與西方的元素,反映當時歐洲人對中國的想象,從現代人的角度看,他們更像是一羣在玩角色扮演(cosplay)的法國貴族。
這種風格又被稱為「中國風」(Chinoiserie),流行於17-18世紀的歐洲,除了繪畫,更旁及室內設計、傢具、陶瓷、紡織品及花園設計等領域。
布雪對於古老神秘的東方有濃厚的興趣,除了這幅畫以外,他還畫過《中國皇帝上朝》、《中國捕魚風光》、《中國集市》等作品,甚至連乾隆皇帝都收藏有他所繪製的東方主題壁毯。
作品資料:
約1742年 法國 法蘭克斯.布雪(François Boucher)
《中國園林》(The Chinese Garden)
縱40.5cm,橫48cm
油畫,畫布
法國Museum of Fine Arts and Archeology of Besançon藏
📸圖片來源: 法國Museum of Fine Arts and Archeology of Besançon
#有人物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歷史 #法國 #中國風 #中國 #洛可可風 #chinoiserie #apaintingaday #decoration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women #hkig #artist #museum #chinesegarden #paintings #french #chinese #Rococo
rocaille 在 360 Rococo Rocaille 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Rococo Rocaille. Rococo style, style in interior design, the decorative arts, painting, architecture, and sculpture that originated in Paris in the early ... ... <看更多>
rocaille 在 Rocaille Leiria - 活动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推薦與評價
Rocaille Leiria. 2975 次赞· 4 人在谈论. ADESÃO às JORNADAS EUROPEIAS DO PATRIMÓNIO, desde 20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