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博展知識
【世界清潔日】
每年9月的第3個周末為世界清潔日,旨在提升人民環保意識,為保護地球共同努力
Q博也趁這個節日跑去淨灘了(大家記得要維持社交距離喔!)
一起來看看要如何維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吧!
【海灘的美麗與哀愁】
美國國家海洋垃圾監測計畫長年調查的結果顯示,海灘發現的垃圾以吸管27.5%占最多,其次是塑膠飲料瓶13.0%,另外也發現大量的塑膠袋碎片、氣球、金屬飲料罐、繩子等物品,同樣是以遊憩與日常生活類垃圾占多數。台灣因為回收制度做得很好,塑膠飲料瓶、金屬飲料罐等都已進入垃圾回收系統,在海岸垃圾中就較少出現,相較之下美國這類垃圾的比率就比較高。不過,台灣的塑膠瓶罐雖然有回收,瓶蓋卻被忽略了,常會成為垃圾漂流到海邊。
要減少海灘垃圾可以朝兩方面著手:
一是教育宣導,提醒人們不要以為廢棄物流入大海就會自動消除不見,其實它們都會成為大自然的負擔,而淨灘活動就是個很好的教育方式。
二是針對這類造成跨界汙染的海洋廢棄物,其管理與監測不該只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應該提升到中央層級,以環保單位或漁政單位來跨縣市管理,並且提高獎勵的誘因,且更要輔導關係人積極研發對環境友善的替代方法。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88b2573b-1943-489e-9e53-9ae626b98ce8
【一次性飲料杯減量】
一次性飲料杯源頭減量,是整體限塑政策的一環,實施至今雖有成效,但教育方面的確還需要加強。譬如校園之內餐廳,仍然使用相當多一次性餐具,環保署考慮加大誘因,譬如使用一次性餐具需要付費,減少使用數量。
臺灣市面上免洗餐具種類繁多,材質大致可分為塑膠類、保麗龍類及紙類、木材等四種,其中塑膠及保利龍是中小型餐飲業最常使用之免洗餐具種類。塑膠類聚丙烯多用於便當盒及碗盤,保利龍類免洗餐具─發泡聚苯乙烯常見於透明的便當盒蓋、涼麵及水果盒。發泡性保利龍則多用於泡麵碗、生鮮托盤等。
免洗餐具使用後之處理途徑大致包含回收再生、焚化、掩埋、非法棄置等4種。就塑膠類免洗餐具而言,由於免洗餐具使用後沾染油汙及其他物質,回收後再利用經濟價值不高。部分塑膠材質如PVC、PS等若以焚化方式處理可能導致「世紀之毒」戴奧辛的產生,且塑膠耐高熱值之特性,也對焚化爐操作產生負面影響;若以掩埋方式處理塑膠材質之免洗餐具,則耗時長不易腐化,一個塑膠袋需要20年、保麗龍杯要50年才能被分解,寶特瓶和紙尿布更需長達約450年才會在海水中分解。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於2012年淨灘清除垃圾量的統計,近3年免洗餐具類多了6倍,去年高達2萬8000多件,首度超過塑膠袋,成為海灘垃圾第1名。如何降低國人濫用免洗餐具,是未來應強化方向。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aff8ae3d-9fd9-4eca-ad6d-3ce6cfddd975
【環境教育】
資源要回收、垃圾不落地,這幾句話聽在我們耳中,是不是覺得老生常談呢?「環保」的概念出現在1970年代,1970年的4月22日是第一個「地球日」,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啟人類環境保護的思潮,也就是說,環保的意識出現至今其實只有50年。但如今幾乎人人都有環保的概念,並且落實在生活行為上。
環境教育一開始的重點都放在「保護環境」,包括如何解決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各種已經發生的問題,或是如何保護生態。不過,人們很快就發現,一味地把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會影響人類社會及國家的發展,當時全世界有70%的國家處於未發展或發展中,而以環保為主的價值使得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受到壓抑。所以從1983年起,人們開始思考不應該為了環保而阻止發展,而是應該在發展與環境間找到平衡,這就是「永續發展」的概念。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5c7e4060-8da3-44e8-a02a-debae5e5bb16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節目特別感謝綠色和平提供相關諮詢 導流連結: https://act.gp/3nhQAys #源頭減塑 #限塑政策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的推薦目錄:
- 關於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圓圓夫妻瑜伽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新聞] 環署限用一次性飲料杯速食店:應處罰不- 看板fastfood 的評價
- 關於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環保署推「減塑計畫」 飲料杯自備率提升至16%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王婉諭- 台灣一年「只」用掉15億個飲料杯嗎?環保署10年不變 ... 的評價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過去全國疫情三級警戒的這段期間,外頭的餐廳因應防疫,大多都讓民眾使用一次性餐具,然而,這也導致我們的垃圾量大幅上漲。
光是今年 1 到 6 月,我們的廢棄物數據就相當驚人!
🧋 塑膠餐具廢棄物回收量:13,660 公噸,對比去年,成長 22.52 %
🥡 紙餐具廢棄物回收量:74,087 公噸,對比去年,增加 7.85 %
這些都只是今年半年內所使用的免洗餐具數量,而且根據過往紀錄,回收率都在五成以下,也就是說,實際生產量往往會比現在的數字更為可怕。
疫情期間的垃圾增量,實在不容小覷,我認為環保署也應該公開今年上半年,各種一般廢棄物生產量的數據,才能更完整比較出差異。
不過,隨著警戒降級,各地紛紛開放內用之後,一次性用品的相關措施,應該也有了一些調整的空間。
事實上,指揮中心在去年就曾表示:「餐具重複使用,好好清洗比免洗餐具更乾淨!」
我們先前也曾詢問過環保署,當時環保署的回應是,「等到疫情趨緩,宣導大眾因應疫情最好的作法,並非使用免洗餐具,而是用餐前肥皂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呼籲民眾外食放心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回歸正常生活,守護健康的同時,也要同時兼顧臺灣的環境」。
其實,同樣思考疫情間垃圾減量問題的不只有我們而已,去年各國政府也曾推出相關政策,包含新加坡、澳洲及美國加州等,都有宣示民眾自備重複使用餐具的指引!
我們理解,在疫情嚴峻的時候,大家使用環保容器時可能會有染疫擔憂,但是,這場疫情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解除;隨著疫情逐漸降溫,我們是否有相關針對疫情的環保指導措施呢?
像是國外的麥當勞及星巴克,或是台灣的多家飲料店,都有在推動「無接觸」購物、取餐的模式,讓消費者在購買飲品時能自備容器,並且確保他們在填裝飲料的過程中,店家完全不會接觸到消費者的容器,是兼顧衛生及環保的作法!
希望衛福部可以參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的建議,訂定「無接觸餐具防疫指引」,並評估將這樣兼顧環保及防疫的做法推廣出去,讓民間業者能參考仿效。
除此之外,為了因應疫情間增加許多垃圾廢棄物的狀況,我們也呼籲環保署,應該盡速規劃新一期的「一次性飲料杯的減量措施」,在疫情間仍應積極討論,我們也期待措施能包括「以價制量,提高自備飲料杯的誘因」、「明訂飲料店家重複使用杯的比例」、「協調後端清洗資源,協助重複使用容器業者拓展各地服務」等,待疫情趨緩後,即可展開推動!
順道一提,近日有業者推出標榜可分解塑膠的環保飲料杯,然而,目前台灣針對 PLA、PBS等類型的塑膠 ,其實並沒有嚴謹的後續去化流程,也就是說,當丟棄這些杯子時,處理方式與一般垃圾並無不同。環保署也應該積極正視這些問題,針對標榜可分解塑膠的產品,其分解環境條件及去化流程,進行實驗及規劃。
此刻的台灣,因為疫情導致垃圾嚴重爆量,而且後續的處理能量,也嚴重不足。我們能積極進行的,便是從前端廢棄物減量來著手。
讓我們每一次用餐、購買飲料時,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能有更環保的做法,不只是保護台灣,也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圓圓夫妻瑜伽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塑」食人生⁉️
仔細想想,原來我們每天都吃「塑」:從早上起床便咬著塑膠牙刷漱口、穿上合成纖維衣褲、到早餐店買用塑膠袋裝麵包,再到超商買咖啡(紙杯內膜還是塑),還有每天進補的營養膠囊…。
台灣最普遍使用的塑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包括:DEHP (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 (Di-(2-ethylhexyl) phthalate),為無色無味的液體,在一般的塑膠製品中 (特別是 PVC 製品) 通常可發現 DEHP 存在。
DEHP常被加在塑膠容器、塑膠袋、保鮮膜、泡麵碗的內膜或醫療用品的塑膠材質中;塑化劑可能會經由微波、蒸煮、加熱或盛裝油脂含量較的食物時,被溶解毒素滲出而污染食物,直接影響健康。
另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物叫「起雲劑」,為了幫助食品的乳化濃稠Q彈口感,常添加在運動飲料、非天然果汁、果醬及果凍等。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塑化劑並不至於對人體健康造成立即危害,若長期大量攝取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慢性影響。」
根據美國環保署認為:「塑化劑釋出的毒素會引起動物的肝臟腫瘤,為人類可帶來致癌物質。」
DEHP塑化劑含有類似女性賀爾蒙的作用,恐增加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等女性賀爾蒙相關癌症的機率
孩童若長期大量食用及接觸塑化劑毒素,容易產生氣喘、過敏性疾病。女童會引起性早熟現象,增加罹患乳癌、肥胖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塑化劑對男童睪丸的生殖引發毒性,增加不孕機率。
誠然,輕便、防水、廉價的塑膠材質/保麗龍,為我們日常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即使我們如何減少使用塑料,在周遭環境裡,塑化劑毒素可經由呼吸、進食及皮膚吸收進入人體,真可謂避無可避。那麼,該怎麼辦呢?🤔
🙆🏻🙆🏻♂️圓圓夫妻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1️⃣檢視現有食器,高風險塑材先停用,其化塑料則循序漸進替換
2️⃣外出自備環保容器、餐具,減少「一次性」塑膠用品,「裸買」購物,買菜可自備菜籃,到超商帶保溫杯買咖啡或飲料。
3️⃣外出購買時,如果有使用塑膠容器盛載60度以上的高溫食物,應該停止購買,因可能會有塑化分子融入食物的風險。(例如:塑碗發糕、塑碗豆花、塑袋或塑碗熱湯、塑裝素食火腿.... )
4️⃣養成多吃蔬果、多喝開水、多運動的習慣,加速將塑化劑毒素排出體外!
💡我們可以透過日常飲食來幫助身體排出毒素,以下是圓圓夫妻日常飲食分享:
✅定期飲用「檸檬鹽水」排毒。若想多了解可以參看「圓圓夫妻瑜伽生活痞客邦---天然排毒法」
https://yogafamily00.pixnet.net/blog/post/324585478
✅養成每天吃優格習慣,養好腸胃好菌,增加抵抗力。若想多了解可以參看「圓圓夫妻瑜伽生活痞客邦---吃豆漿優格的最佳時機」
https://yogafamily00.pixnet.net/blog/post/332423160
✅「清炒苦瓜破布子」
苦瓜具消暑清熱,解毒、健胃的功效,也能增強免疫功能。
✅「青木瓜小米粥」
青木瓜含豐富維生素,能消除體內毒素,淨化血液,防治便祕,能強化青少年和孕婦妊娠期的荷爾蒙的生理代謝平衡。小米粥含豐富膳食纖維,潤養脾胃,容易消化。
✅「鳳梨蘋果甜菜根酵素」
打果汁也可製成酵素飲用,進腸胃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到2-4次,將毒素藉由糞便排出體外,增強免疫力。
資料來源
「天然排毒法」圓圓夫妻瑜伽生活痞客邦
https://yogafamily00.pixnet.net/blog/post/324585478
「圓圓夫妻瑜伽生活痞客邦---吃豆漿優格的最佳時機」
https://yogafamily00.pixnet.net/blog/post/332423160
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
https://www.cmuh.cmu.edu.tw/NewsInfo/NewsArticle?no=3186
食品中塑化劑汙染衛教手冊
https://hc.ym.edu.tw/files/14-1205-5404,r256-1.php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節目特別感謝綠色和平提供相關諮詢
導流連結: https://act.gp/3nhQAys
#源頭減塑 #限塑政策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9 數據怎麼說的?
02:23 為什麼塑膠製品越用越多?
03:50 效果不好的限塑政策
05:02 被認為可能不適合的原因
06:49 針對數據的質疑
08:08 我們的觀點
09:42 提問
10:05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限塑10年塑膠袋用量反增1成 環署:包含內外銷 - 中央社(2020.11):https://bit.ly/2LmCFdo
→曾經是全球減塑前段班,我們的塑膠現在減少了嗎? - 綠色和平:https://bit.ly/3bcRkCP
→限塑令慘被當塑膠!綠色和平:免洗餐具用量10年多了37% - 風傳媒 (2020.11) :https://bit.ly/38jEPDv
→限塑10年塑膠用量反增 環團籲擴大管制、加重力道(影音) - rti:https://bit.ly/3njctgW
→【環境資訊中心】限塑10年政策失靈?一次性塑膠用量增22.8%:https://bit.ly/3nhnLSP
→塑膠袋一個1元,為何一次性塑膠用量還增22.8%?台灣10年限塑政策失靈背後原因解析 - 今周刊:https://bit.ly/3bbFbxV
→飲料杯用量增加五億個 減塑不成反加塑 - 綠色和平:https://bit.ly/35fxK4P
→臺灣減塑政策要加油!還要10年才禁用4項塑膠真的不夠 - 綠色和平:https://bit.ly/3hKJcL1
→當人體器官驗出塑膠微粒:台灣限塑18年,然後呢? - 報導者 (2020.09):https://bit.ly/3hOEQ5G
台灣的狀況
→限塑16年,我們改變了什麼? - 中央社數位專題:https://bit.ly/2XeJgJn
→2元自帶杯優惠敵不過外送夯 環團:減塑不成反加塑 應讓環保杯租賃服務進場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2MuuEDw
→手搖飲盛行每年用超過15億個飲料杯 國人自備率僅一成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nkbk8X
其他小知識
→收費的塑膠袋,為何反而讓汙染更嚴重?減塑的反思 - 經理人(2020.01):https://bit.ly/3931XW1
→厚塑膠袋銷量變好了 澳洲將檢討限塑政策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2XgkdFO
→【消費人類學】真的有那麼多人在叫外送?獨家數據帶你看真相 - 天下雜誌:https://bit.ly/390NKsC
【 延伸閱讀 】
→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宣導網 - 行政院環保署:https://bit.ly/3bbW9w0
→塑膠吸管禁不禁——「珍奶之亂」真的亂嗎? - 環境資訊中心(2019.04)討論推行限塑政策(以吸管為例)會面臨的各種阻力和難題,也有提及台灣的限塑時間表:https://bit.ly/3njMeqs
→【我們的島】資源回收不利用 令人一個頭兩個大的「薄片塑膠」:https://bit.ly/3hMm4vo
→有保存期限的塑膠袋? 專家告訴你生物可分解塑膠冷知識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okqpZr
→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環保?真正的塑膠污染問題解法 - 綠色和平:https://bit.ly/2L9E72N
→生物可分解塑膠要分解,最後的一哩路 -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https://bit.ly/2MDW36c
→無所不在的海洋微塑膠入侵記 - 報導者:https://bit.ly/2XeyYcj
→【6月海洋月】淨灘有感:你我的一點不方便,換來海洋的無限機會:https://bit.ly/2L5HFmO
→儘速施行限塑政策 期盼台灣為無塑之島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https://bit.ly/3rVJvXX
→民間參與限塑政策 2030全面禁用吸管等四種一次性塑膠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rXGNkC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回收率不到一成!塑膠垃圾不是進焚化爐就是到海裡去了
💥💥垃圾處理問題刻不容緩!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被塑膠纏繞導致受傷或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前陣子花東海灘也出現三起鯨豚擱淺事件,其中一隻雌性柯氏喙鯨被發現胃中充滿大量塑膠垃圾,體內甚至還懷有一隻達165公分的胎兒。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發布的報告顯示,若人們繼續生產塑料而未能妥善處理,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比魚還多!
環保署從2005年開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計畫」,將垃圾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及廚餘,但該政策推動14年,不僅宣導有問題,一般民眾與食品容器印製業者分不清楚可回收塑料與不可回收塑料,就連民眾分類好的塑膠垃圾,還是會因為髒汙、塑膠種類標示不清、回收價值低等因素,再次被清潔隊歸類為一般垃圾,導致垃圾不是流進海洋,就是被送進焚化爐🔥🔥🔥
環保署統計,2018年一整年,國人光是在購物用塑膠袋,就用掉了152億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660個塑膠袋,若以每個3.55克計算,去年一整年共產生了高達5萬3960公噸的塑膠袋,而回收量只有約5148公噸,#回收率不到一成!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2019年1月3日公布,全臺所有海域都有微型塑膠的蹤跡,這些微型塑膠會吸引和吸收海水中一些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有毒性的污染物質,不僅會對其他生物造成毒害,還會在生物體內累積,經由食物鏈回歸到人類身上,所以「人吃塑膠」也不再只是危言聳聽,舉凡淡菜、牡蠣、蛤蠣都被驗出塑膠殘留,其中更可能夾帶重金屬與有毒物質,都會增加健康風險。
面對如此嚴重的垃圾汙染困境,環保署公布的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草案,卻直到2030年才會全面禁用購物提袋、免洗餐具、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塑膠吸管,還不包含其他塑膠製品,就連違反規定的販賣業者和製造業者,也只各處1200到6000以及6萬到30萬的罰鍰,#甚至比肯亞的57萬台幣到110萬台幣的罰鍰還低。
📌📌建議環保署可以參照歐盟與英國,擴大生產者的責任,並加強污染者付費原則,像是讓生產者買單包裝回收處理費,對再生成分低於30%的一次性塑膠課稅等等,以期能有效從源頭控管塑膠垃圾,以符合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安定化、資源化的處理原則。
#質詢
#環保署
#塑膠
#回收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想喝珍奶ㄉ朋友照過來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8 【 先來回顧台灣的限塑政策規劃! 】
01:47 【 去年的限塑成效? 】
03:39 【 禁止塑膠吸管不代表沒有吸管可用? 】
05:17 【 我們的觀點 】
06:27 提問TIME
06:44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https://bit.ly/2EXO50f
→ 內用一次性塑膠吸管 環保署正式預告 2019年7月起四大場所禁用:https://bit.ly/2TJriP0
→ 擴大限塑第一季 七成顧客不買塑膠袋:https://bit.ly/2ERVo9G
→ 塑膠吸管bye! 英國麥當勞9月起改用紙吸管:https://bit.ly/2J8iKgN
→ 終結塑膠吸管!星巴克 2020 年將全面改用「寶寶杯」,每年預計減少 10 億隻吸管垃圾:https://bit.ly/2UrQtCS
→ 星巴克故鄉西雅圖 不只跟塑膠吸管說拜拜 連這個也不能用:https://bit.ly/2Hs7Uj6
🇧🇩 孟加拉與黃麻の小故事 🇧🇩
→ 【分析】從孟加拉黃麻產業看臺灣:https://bit.ly/2TLhzI3
【 延伸閱讀 】
→ 減塑風潮席捲全球!一次看懂各國、各大企業的減塑政策:https://bit.ly/2Hg5HrN
→ 小塑兒的奇幻旅程:https://bit.ly/2F5Eoy8
→ 塑膠吸管為什麼不能回收?其他國家怎麼做的?:https://bit.ly/2VU7FBj
→ 一年後,肯亞的全面塑膠袋禁令真的有效嗎?:https://bit.ly/2F6jZss
→ 肯亞禁塑成功 非洲國家有意跟進:https://bit.ly/2HpBohA
→ 貧窮肯亞為了環保下達全球最嚴格塑膠袋禁令!台灣做得到嗎?:https://bit.ly/2HpBGoG
→ 孟加拉的時尚環保 VS 塑膠王國台灣:https://bit.ly/2u4zjQ6
→ 全球首例。孟加拉禁用膠袋:https://bit.ly/2sjiwYD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環保署推「減塑計畫」 飲料杯自備率提升至16%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環保署 #自備#減塑 環保署 從今年7月起推行,自備 飲料杯 優惠五元的措施, 環保署 進一步與商家合作,從明年1月起在超商以及速食店,提供"租借循環杯"機台, ... ... <看更多>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王婉諭- 台灣一年「只」用掉15億個飲料杯嗎?環保署10年不變 ... 的推薦與評價
感謝王婉諭委員與青瓢一同關心一次性容器對於環境的危害! 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商家投入提供「方便的租借服務」讓民眾能夠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一次性容器的使用~. ... <看更多>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 在 [新聞] 環署限用一次性飲料杯速食店:應處罰不- 看板fastfood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