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哈利波特 聖誕節降臨曆 co09203
價格:$1450
⭐為哈利波特迷們準備的特別聖誕禮物
樂高哈利波特降臨節曆有24 件小禮物,讓孩子們在整個 12 月到聖誕節期間,每天都有小驚喜
👉重現哈利波特標誌性場景的神奇玩具
日曆的 24 扇門背後,每扇門都有不同的禮物,
有 6 個小人仔——哈利·波特、羅恩·韋斯萊、赫敏·格蘭傑、德拉科·馬爾福、達力·德思禮和拉環——還有哈利波特電影中令人興奮的物品和迷人的配飾。
隨著大日子的臨近,孩子們可以組合玩具來重現哈利從女貞路到霍格沃茨的奇妙旅程:霍格沃茨的信件通過壁爐到達;從古靈閣的金庫中收集黃金;拿起哈利的學習用品;和貓頭鷹海德薇會面。
多彩的旋轉器通過有趣的遊戲解鎖更多刺激。有這麼多的遊戲可能性,魔法將持續一整年!還包括 2 個隨機的巫師卡牌(共收集 16 張)。
適合年齡: 7歲以上
⏰目前暫定10/10收單,也有可能提早收單唷!限定商品很容易隨時沒貨
-------------------------------------------------
👉商品訂購一律採用私訊方式
👉商品到貨後會發匯款通知,尺寸及高單價商品擇先匯款
好商品IG分享連結
https://instagram.com/jessie110520
寄件方式如下👇
🔹️匯款郵寄 運費80
🔹️匯款超商取貨 運費60
🔹️貨到付款 運費110
✔收到商品有瑕疵等問題,請於3天內聯繫告知,超過不受理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
「海德格共在」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海德格共在 在 Jessie 日本連線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德格共在 在 2Q11~Your birth our growt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德格共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德格共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海德格共在 在 羅尼Ronn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德格共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德格共在 在 Re: [請益] 關於海德格- 看板W-Philosophy 的評價
- 關於海德格共在 在 此在的本真-海德格的存在主义 - I N D E X | 扔掉笔记ᐛ 的評價
海德格共在 在 2Q11~Your birth our growt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熟悉的流程 安穩的平衡✨✨✨
回到家中
先用最熟悉的味道 Leif 洗手
接著拿出一週會用上好幾餐, 瓶瓶罐罐不同的 松露 商品 備菜料理
最後 ,大功告成前, 取出上桌前一定會有的 BigChop
儀式般流程
用最喜歡的物品
感受心情安穩的奇妙平衡✨
👇🏻
🌟 #現貨快閃捕貨團 8/5-8/8
👉🏻✔️訂購單: https://www.liqform.com/v/avw7429p
☝🏻
【 leif切入靈魂的美好 , "有嚼勁”的沐浴洗手用品 迅速擠身頂級產品 】
✔️分享文: https://qq2q11.pixnet.net/blog/post/352512976
【 宛若魔法的松露調味品、 神秘且扎實的松露極致體驗 , 無數米其林主廚推薦
✔️分享文:https://qq2q11.pixnet.net/blog/post/351231097
【 近極圈的沈靜與純淨, 廚藝大師與學院的共同選擇 , 內外兼具的手工原木砧板 】
✔️分享文:https://qq2q11.pixnet.net/blog/post/350835769
.
---------------
.
#leif
【 切入靈魂的美好 , 有嚼勁的沐浴洗手用品 迅速擠身頂級產品 】
< #切入靈魂的美好 >
什麼是”美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
很喜歡一個作家的說法:
當一個東西可以具體筆直地切入到一個人的靈魂,
不說分由,產生微妙的悸動,那就是了。
Leif,就深深體會到什麼叫” #具體筆直的切入靈魂“的美好!
< #最舒服的中間值 >💕
人各有所好
有的人喜歡洗完像徹底脫層皮的感覺
有的人偏好洗完還滑滑的 沖洗不完的感覺
Leif的質感 很剛好取到最舒服的中間值 ,乾淨又滑膩適中
leif也用創意讓包裝外觀都是完整美好的體驗
因全家每天都要用的消耗品
因為很喜歡, 因此不小心就會過量的罪惡感好像也少了些
#用沐浴身體乳用品來裝飾一面牆
一向嗅覺比較靈敏挑惕的我,瞬間臣服於Leif的美好,
就像那作家說的.....
”美好”真的就筆直的切入人心留下了悸動、怦然心動的痕跡。
< #有嚼勁 >
如果要形容Leif,
“ #有嚼勁”是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字眼。
因為我自己越用越喜歡,
就像是“有嚼勁”的食物,
沒有虛華不實,反而越吃越夠味,到後來停不下來。
Leif無論是外形到味道,
每看一次,使用一次,就更加喜歡一點。
讓人印象深刻,卻又不譁眾取寵。
< #萬古風潮與當代時髦沐浴用品的美麗交集 >
約兩三年前,澳洲的餐飲界,由數名國際知名主廚引領了一波澳洲當地叢林植物(Bush Food/Plant)做為食材的風潮
澳洲叢林植物,一直以來就以豐沛滋養功能、營養美味、顏色造型獨特著稱, 加上國際精緻餐飲(Fine Dining)的推波助瀾,
澳洲叢林植物這兩三年瞬間火熱起來,甚至有國際間搶購的現象
傳統上,所謂的叢林植物是澳洲當地原住民,在叢林中慢慢搜尋採集而來,當中結合了祖先在地長期累積傳承的經驗智慧,與澳洲地理位置上豐厚獨特的天然資源,進而孕育而成這珍貴的資源
除了食用,澳洲叢林植物更被稱為天然的皮膚保養品,
豐富的維生素、獨特自然的香氣、富含抗菌、滋潤效果,
市面上只要是運用得宜的產品(無論沐浴保養品、餐廳餐點)都讓人趨之若鶩 ,#稱得上是萬古風潮與當代美麗交集的典範
沐浴清潔用品當中,產品外型設計屢獲激賞,
常見於最潮的餐廳、飯店民宿,甚至瓶身被擺上在美術館展覽的Leif絕對是 #把澳洲叢林在地精神與當代時髦設計結合的最佳典範
Leif產品巧妙地把主流的沐浴洗手產品,
結合當地品質極佳、稀少珍貴的天然植物,#橫跨古今絲毫沒有違和感,還做了一個微妙的最佳融合
.
< #與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的 Leif >
有聽過沐浴用品與博物館合作嗎? Leif應該是我知道的第一個。
備受澳洲當地人喜愛的海德當代美術館(Heide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因為欣賞Leif對生活美好的追求 ,特別與Leif合作在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 #禮盒 >
Leif的外觀設計,除了每個產品本身讓人很喜歡外,
它禮盒的外觀、設計、用色也是美得讓人驚豔!
禮盒外觀,圖樣上使用了幾何圖案,
搭配乾淨的單顏色一背景,Leif 字樣簡單標註。
用色上,有巧思的呼應禮盒內裝產品,採用了一個與瓶身相近的色系,搭配一個大膽的金色微亮面,顯眼好看不突兀,
< #外型 >
獨具巧思的採用扁長方形圓弧邊緣的設計,甩開一般沐浴乳千篇一律的類似圓筒狀。瓶身 盒子都印著 Made in Australia
< #用色 >
沒有石破天驚的用色,
但是一看就知道是精心配色的結果,
使用了大地色系感,沒有光鮮亮麗卻又十分飽和。
每個產品單獨看,或是搭配起來看,都是越看越順眼,每個顏色都是越看越有質感。
🆕
🆕
ㄧ定要有個專屬篇幅給leif剛上市的洗手露-波羅尼亞新味道
除了新味道 也推出ㄧ系列新的包裝圖案
喜歡的程度, 第ㄧ次用 不管原本打開的洗手露 沐浴露用完了嗎?
馬上全換上這新味道---#波羅尼亞 (#boronia)
(洗手露也可以當沐浴露, 其實我自己就幾乎都這樣用)
🌟2021 08 新品上市🆕🆕🆕
[ #有器量的氣息 #木質基調的神秘性感 Leif新品 ]🌟
🔷[ #廣度與深度兼具 令人驚艷 ]
喜歡Leif的味道,
心中往往會默默地期待Leif推出新的香味….
畢竟迄今爲止,Leif每次推出的新品(無論手部、身體),
從來沒讓我懷疑、失望過。
這次的手部新味道Boronia,
巧妙的混合了數個知名珍貴的香氛,
🔸有”寬廣”的氣息,自然不嬌作,
🔸有”深刻”的優雅,直接切入喚醒了大腦經典嗅覺。
煥然一新的味道,難得的廣度深度兼具,
🔸“有器量的味道“,是直覺的描述,
簡單來說,令人驚艷!
🔷[ #沉香與木質的神秘誘人 ]
木質草本,本來就是個美好的基調,
混入沉香、麝香的經典的味道,
豐富了層次,增添了神秘感。
這美好的氣息,包含了數種數種成分,
包括
🔸”木質”的優雅基調,---
🔸”沉香”的性感美妙,---
🔸”草本”的悠揚風貌,---
🔸”大地麝香”的自然低調,---
令人上癮的味道💕💕💕
.
🔷 [ Boronia洗手護手 成分介紹 ]
1. #Boronia波羅尼亞花
澳洲著名的Boronia波羅尼亞花,具有抗氧化、消炎的特性,
不但有防止皮膚疾病的特色,還是天然的助眠劑
2. #OUD沉香 #稀罕珍貴媲美黃金的香味
“沉香”又稱作”沉水香”,
有許多英譯名稱,阿拉伯人稱為OUD。
沉香來自特定樹木因應病變,產生的樹脂,樹脂分泌結成的油脂,即稱作沉香
因為得來不易,需要數十年百年的時間,
才能集結為香氣獨特的樹脂,
非常的罕見珍貴,也難怪世界香氛香水大廠趨之若鶩!
難得的應用在洗手乳、護手霜,好聞又奢侈的饗宴。
3. #Nutgrass香附子
別名莎草,莎草科的草本植物
很常見的葉草,細長線形,約20厘米高
4. #Patchouli廣藿香
灌木植物,呈現大地麝香氣息,香味持續,常常用在各種精油
具有抗消炎、抗菌、鎮定、讓人清醒的作用
< #味道 >
Leif給我的感受就是充滿”內陸大地氣息、好聞、耐聞“
★ 澳洲佛陀木洗手乳、護手霜 :
Buddha Wood Hand Wash /Buddha Wood Hand Balm
具有深邃質感的木質氣息,融合淡淡甜菊香。
真的是讓我每次洗完手,都會把雙手捧起來深呼吸。
一天當中只要不時聞到它的味道就會湧上一股平靜。
#BuddhaWood混有獨一無二的澳洲內Outback大地氣息
★卡卡杜護手霜:
Kakadu Plum Hand Balm
澳洲天然叢林植物卡卡杜果的獨特香氣,搭配上下夏威夷豆,與珍貴的澳洲寬冬果實香氣
有種奶油堅果的獨特甜美氣息
★ 魚子醬萊姆身體去角質 :
Caviar Lime Body Scrub
微微的青檸酸,搭上葡萄柚、佛手柑的清新氣息。
每次洗澡都很期待聞到這個醒腦舒服的味道。
★ 野玫瑰沐浴乳、身體乳 :
Wild Rosella Body Cleanser / Wild Rosella Body Lotion
雀躍活潑綻放的花朵香氣,可以轉變心情的好味道。
除了每次用完當下很喜歡,隔天起床身上還有淡淡的玫瑰香氣,真的很迷人。
★ 檸檬香桃沐浴露、身體乳 :
Lemon Myrtle Body Cleanser /Lemon Myrtle Body Lotion
道地的澳洲內陸大地與植物清香,混合了檀木與尤加利葉樹油,
聞起來讓人有種放鬆提神的作用。
據說,這味道有一派死忠的客人,非常喜歡這很大地的味道,而且越用越愛。
★ 沙漠萊姆沐浴露、身體乳
Desert Lime Body Cleanser /Desert Lime Body Lotion
澳洲生長的沙漠萊姆,其成分具有讓肌膚活化,恢復光澤生氣的功能。
清新的柑橘香氣,使用後會有甜甜的幸福味道
混合了萊姆、香草、甜橘,夢幻的成分組合,使用起來有種轉換心情的甜美
★澳洲藍絲柏洗髮露、潤髮乳
Blue Cypress Shampoo /Blue Cypress Conditioner
新鮮脆綠草本
清新的配方,喚醒需要頭部清潔的每個人
採用澳洲當地知名本土植物製作而成,可以清洗頭皮、修護頭髮
頭髮潔淨、光澤、散發清新香氣
.
---------------
.
#松露商品
【 宛若魔法的松露調味品 神秘且扎實的松露極致體驗 無數米其林主廚推薦 】
松露,
法國人稱『廚房的鑽石』,歐洲人把松露與魚子醬、鵝肝並列為『世界三大珍饈』。
但松露至今仍無法有效人工種植,
每年產量有限,造就了它不凡且高貴的身價。
也因為這稀缺性,一般來說,要品嚐到真正(非人工調味)的松露機會並不多,品質好的松露不用說就更稀少了。
ㄧ系列松露商品 相信大家已經都跟我ㄧ樣熟悉
用過後 會讓人一頭栽進黑松露調味品的世界。
Truffle & Wine松露調味品最令人驚艷的地方在於,
它總是可以很厲害、很輕鬆的把食物往上提升一個層次,宛若魔法一般!
產品
🔘松露橄欖油
🔘萬能的 #胖豬 (松露日式沾醬)
🔘松露蛋黃醬
🔘松露蘑菇醬
🔘松露蜂蜜
🔘松露芥末
🔘松露粉紅鹽巴
🔘松露海鹽
.
---------------
.
#bigchop手工原木砧板
【 近極圈的沈靜與純淨, 廚藝大師與學院的共同選擇 #內外兼具的手工原木砧板 】
來自澳洲南端大島 , Tasmania (塔斯馬尼亞) 手工原木砧板, Big Chop
是許多廚藝大師、烹飪學院、電視節目會指定使用的手工原木砧板,
知名廚師像高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日本具良治刀具大師Mino Tsuchida...等,
會特別要求供應還會在節目(Masterchef, Naked chef, etc)上把整隻龍蝦、帶骨牛排豪氣的擺放上去,
並拿起光芒鋒利的刀具絲毫不顧忌,眼睛還帥氣地盯著現場觀眾、參賽著,雙手平穩用力按壓切下的砧板就是The Big Chop。
[ 🔹木頭來源~ #全球最純淨空氣的領域 ,#純淨 #零污染]
首先,Big Chop原木砧板的 “木頭來源” 就很吸引人。
Big Chop使用的木頭全部都來自澳洲南端大島,塔斯馬尼亞 (Tasmania )
塔斯馬尼亞( Tasmania ),
澳洲最接近南極的一片淨土,因為再往南走就是南極,也有”#世界的盡頭”之稱。
也因為自然生態保護得極為完整,也號稱”#天然之州”。
整個塔斯馬尼亞甚至有40%被列作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與世界遺產,還被聯合國評測為擁有全球最純淨空氣的區域。
無論那個稱呼,都透露出 #塔斯馬尼亞獨特極為純淨、#零污染的自然環境。
Big Chop就來自這片純淨、毫無污染的廣大森林。
不只零污染,所有的木頭都是在這極接近南極,一點一滴透吸收著#堪稱世界第一的水質與空氣,經年累月孕育而成。
[ BigChop 🔹木頭選擇]
在木頭的選擇上,Big Chop也獨具風格,
所有的木頭是來自一位塔斯馬尼亞經驗老道的木匠
在長年與木頭相處的歲月後,選擇了包含了黑木、橡木、松木,等,最適合做砧板的木頭。
所謂的適合當然有很多理由,
但主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是 #軟硬適中的木頭,
這樣鋒利的刀具不會傷害砧板,#砧板也不會因為太硬而傷了刀具
過硬的砧板除了讓人害怕傷了刀面,切下去的反作用力也過於即時(像是切到鋼面的東西),少了一份 #安穩感
**所謂的好的木頭砧板,是可以微微地咬住下切的刀面,讓每次下刀都穩定安心,
所以用久的原木砧板上會留下淡淡的細痕,難怪數家之名廚藝學院會使用一片原木砧板超過十年以上,
甚至把砧板上的刀痕、刻痕當作極富經驗、時間累積的象徵。
這令我聯想到RIOMOWA鋁合金行李箱,行李箱表面留下每次旅行的痕跡,又不影響其功能性。
每片原木砧板的痕跡,也就像是留有主人的個性、記憶。
難怪這麼多知名廚藝大師,會在各種場合反覆使用同一片Big Chop原木砧板。
除了軟硬適中,它還提供了厚度達3~4公分的砧板。
使用這種砧板,切菜時的手感跟力道完全跟一般的砧板不同,它更可以沈穩的接下切菜的力道。
比較過才知道,而過薄的砧板切下去會很擔心滑掉,相對不踏實。
Big Chop厚度達3~4公分的大型砧板,兼具了適當的硬度與厚度,整體切菜手感真的十分扎實美好。
[ Big Chop 🔹原木砧板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
選擇了合適的木頭後,塔斯馬尼亞當地木匠會手工一片一片製成,即使是相同型號,在顏色、紋路上也都會有些微差異。
所以每片原木砧板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
如果再配合上使用過程中留下的痕跡,對我來說,每個痕跡都像是一個使用過程的記憶,
可能是某次剁牛大骨的刀痕、可能是某次急忙切菜的細紋...,
總之,使用越久越像是賦予了砧板個人性與生命力,
#過程中留下的痕跡...#賦予了砧板個人性與生命力,
有如傳承...
使用過ㄧ段時間後, 也終於明白 也深有同感.....
< 🔹來自極圈的原木砧板 激發人越用越愛的戀物情結 >
不特別戀物的我,
基本上,可能對各種”新穎產品”還有喜愛嘗試的傾向。
幾個會讓我覺得越用越愛、越舊越愛的物品,
包含了:包包、牛仔褲、皮夾
現在多了一項,Big Chop手工原木砧板
開始使用Big Chop之後,
終於明白為什麼很多廚師會戀物般的,
無論是備菜或是擺盤,都持續使用著相同的一批原木砧板。
即使上面已經 #累積了深深淺淺的刀紋,擺盤的大大小小克痕,
還是會在忙碌繁雜的廚房日常中,
抽出時間,耐著性子地仔細保養、打磨屬於自己的原木砧板。
Big Chop原木砧板對我的意義就是如此,
除了喜歡它的外觀,有著 #各色木頭交錯且厚實的美感。
🔹功能上,
它安穩踏實的接下自己每次的下刀,
#樸實卻渾然天成的美麗襯托出每個菜餚。
而且越用越覺得順手,#原木的色澤越用越是天然好看,
甚至比還沒開始用之前還更有生氣、更有味道!
就這樣,Big Chop成功地讓我對它有了戀物情結,每次使用都還是很喜歡,很珍惜。
[ 🔹厚實的外觀、天然交錯的原木配色 , 與眾不同獨特造型 ]
除了品質之外,絕對不會只有功能或是品質上的原因。
它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外觀,是它與眾不同的另一個重點。
厚實的形狀、天然交錯的原木配色,有別於傳統木頭砧板,只有功能性卻完全忽略了外觀設計感,使得砧板永遠只能在廚房使用。
而Big Chop想強調的就是功能與外觀兼具,原木砧板是可以上餐桌的!
這再次讓我聯想到Rimowa行李箱,
不只有行李的功能性,Rimowa還劃時代的把行李箱做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演繹,融合了時尚設計感。
身為原木砧板的Big Chop也同樣的概念,
除了 #砧板功能,還可以 #大方地當餐盤端上桌,
就算在滿是花俏品牌餐具的桌上,也絲毫不覺得彆扭遜色,甚至還比很多餐盤更美、更適合上桌!
品質優良木頭散發出的質感,獨特的設計與配色,
無論搭配上各種菜色、餐具,感覺都很好。
像是傳統的中式碗筷,或是現代的西式餐具,都會有混搭與自然的美
海德格共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當人活著時,他也是死著。」
-
這是相當迷人的概念,海德格說:
「無論我們如何觀察,都不能理解別人的死亡。」
-
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的以為,能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藉由經歷他人的死亡,來預習死亡、理解死亡。
-
但是當人看到他人的死亡時,他看到什麼呢?
「一個有生命的人,變成了無生命的血與肉,變成物質。」
-
海德格反對這個觀點,就算是一位法醫,從科學的觀點去解剖屍體,他也不會把他當成純粹的物質,而是視之為一個曾經擁有生命,但現在已經失去生命的存在。
-
當我們看到他人死亡,遺留下來的,不是單純的物質,而是「死者」。因此我們紀念他、尊敬他、懷念他。雖然他離開了他自己的世界,但我們仍在我們的世界與他共存。
-
在他人的死亡中,我們只獲得了「失去他人的經驗」,並沒有獲得「他失去他自己生命時的經驗」。
-
死亡總是與他人無關,它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但無論如何,我依然肩負著我的死亡,繼續活著。
-
最大的差別在於,當我們看到別人死亡時,當時所指的死亡是一個「事件」,一個發生出來的事實。但是當我說「我依然肩負著我的死亡,繼續活著」時,所指的死亡就不可能是事件,因為如果它是事件,則我已經死了,不可能說話。
-
這句話中的死亡,是指我的存在擁有「死亡的可能性」。
-
更細微的差異是,當我們在存在層次上談「死亡的可能性」時,不是日常閒聊所說的「人終有一天會死」,因為這樣的死亡依然是「事件」,說的也只是「死亡終究是發生在未來某一天的事件」。
-
因此無論我們談論多少自己的死,癌症死、車禍死、自然老死,再鉅細靡遺的預想自己的死,都只是「事件」,並非死亡最原初的意義。
-
當我們領會到人的存在,擁有「死亡的可能性」,是指「人已經在死亡中」。這是指,當一個人被拋擲到世界上時,就已經處於死亡的可能性裡,且必須永遠肩負著它,繼續活著。
-
所以說,「當人活著時,他是也死著(dying)。」
-
中文通常只說活著,很少說「死著」,但在這層意義下,每個人都是「死著」。
-
這麼說吧,在某些平淡寂靜的時候,世界會毫無預警地退隱出一條通道,讓人感受到,在通道的另一端,或明或暗地顯現一道終極的邊界,它揭露了死亡最原初的意義。
-
一旦人發現自己是「死著」的,它便緊緊壓迫你的存在,此時你會逃避它,沉淪到世界之物中,做你平常愛做的事。
-
那是一些「大家」都做的事,談論「大家」的話題,欲求「大家」的欲求,並且依循「大家」的原則做事。你躲到「大家」之中,將自己讓位給「大家」。
-
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做,心中感到充盈、祥和。
-
但是,無論一個人的逃避有多徹底,它始終晦暗不明地與你的心弦共振,直到你發現,一個人的世界,正是由他自己所開展的,因此通往邊界的通道,正是人的存在本身。
-
無論他能否描述出來,人總是能領會自己的存在。人存在的本質,正是被拋擲到世界中,肩負著他的死亡,繼續活著以完成自己。
-
因此當一個人存在時,他是活著,同時也是死著。
-
在行動中活著,並且死著,浸淫在澄澈清晰之中,對我來說是相對珍貴且稀有的經驗。那是切近自己的、作為一個整體的經驗,藉此我留下這些文字。
-
誰知道下一刻我會不會又逃避到「大家」之中了呢?也許將死亡理解成「事件」而非「存在的原初概念」,是一個誤解,但卻是個必要的誤解,否則,誰能總是肩負著存在的重擔呢?
-
海德格共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海德格共在 在 羅尼Ronn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ughParsons #金牌特務 #香水
【英倫人氣香氛!!HUGH PARSONS用香氣打造紳士氛圍、告別撞香!】
HUGH PARSONS 是一款可追溯到1925年的英倫香氛品牌。
以製作傳統經典的絲綢、領帶以及配飾,並於倫敦的99 Regent Street攝政街起家。
是款精緻,以現代角度重新詮釋各種”紳士”概念、
將其創作為香水的英倫香氛品牌。
今天很榮幸邀請到 蕭聖傑 阿美(HUGH PARSONS的品牌代言人)
一同來到我的頻道進行HUGH PARSONS的試香體驗分享!!
影片中共會出現9款HUGH PARSONS的系列香氛。
1.原味英倫(你一定要體驗的經典熱銷款!)
2.龐德街誘惑(花與茶香的優雅結合)
3.白色聖殿(溫暖自信的琥珀與皮革)
4.牛津熱浪(刺激性感的活力辛香調)
5.活力皮卡迪(清新的檸檬雪松與香根草)
6.綠爵海德(豐富飽滿的木質花香氣息)
7.王者之路(辣椒、茉莉、肉桂、薰衣草?豐富的多元感受)
8.攝政王爵(花香與乳香、舒適的貼膚感)
9.漫步諾丁丘(海洋+柑橘+辛香=運動男孩的味道)
它們各自擁有不同的特色與魅力、可以根據各種場合為自己挑選最合適的香氛選擇,
當然,品牌介紹完自然會有福利要提供給Ronny的粉絲們啦!
(活動一),凡私訊跟Ronny訂購任一款HUGH PARSONS香氛的朋友,
直接享有團購優惠3260元的福利價喔! (這樣換算下來是定價的74折)
另外廠商還加碼贈送同品牌針管香水乙支(隨機出貨、不會跟訂購的品項同款)
要注意,活動一的運費會外加酌收60元的寄送運費喔
FB粉絲專頁:Ronny的五四三頻道
https://www.facebook.com/ronny543channel
Instagram:ronny543channel Ronny的五四三頻道
https://www.instagram.com/ronny543channel
(活動二),前往香氛殿堂‧香之邑Antonia Fragrance Paradise 粉絲專頁按讚,
並在置頂文章的影片底下Tag 3位朋友的名字後,
留言「我想參加HUGH PARSONS英倫時尚香氛體驗」
即可參加抽獎活動!
抽獎活動獎品如下(代理商會在粉絲專頁中公開抽出20組贈品)
HUGH PARSONS體驗針管香水兩入(香款不重複)
HUGH PARSONS精美導覽手冊乙本
抽獎留言會在12/05(五)23:59截止,
歡迎想體驗HUGH PARSONS英倫香氛的朋友,把握這次的活動和價格上面的優惠福利,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英倫香氛、HUGH PARSONS的品牌介紹!
下次大家希望Ronny分享甚麼類型的主題呢?歡迎留言跟Ronny分享喔!
【HUGH PARSONS台灣總代理 香邑有限公司】
https://www.tutushop.com.tw/products/3_41/1
【香氛殿堂‧香之邑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tonia28261373
【MOMO購物中心】
https://www.momoshop.com.tw/category/DgrpCategory.jsp?d_code=1115002184
【PCHOME 24h購物】
https://24h.pchome.com.tw/store/DDAHLA
【HUGH PARSONS試香地點分享】
MOLI莫麗香水美妝名店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5號
香水1976 宜蘭門市
宜蘭市宜中路149號
Beauly 倍莉香水美妝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37-5號
岡山戀香水
高雄市岡山區柳橋東路69號
BG Gold Natural
813高雄市左營區南屏路392號

海德格共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海德格共在 在 此在的本真-海德格的存在主义 - I N D E X | 扔掉笔记ᐛ 的推薦與評價
海德格 尔的『此在』在德语里翻译成“Dasein”,在黑格尔体系里,“Dasein”意指“定在”或“有限存在”,物质世界或具体历史的有限性对应真理总体的无限性。“Da”表示“在此之中” ... ... <看更多>
海德格共在 在 Re: [請益] 關於海德格- 看板W-Philosoph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pinkrock (夢想家)》之銘言:
: 我不是哲學系的學生,但是這學期修了哲學概論這門課
: 然後分組報告要報告海德格
: 但我發現我看不懂海德格主要的思想到底在說什麼
: 都快要哭出來了,不知如何是好
: 我有找了一些書來看,但是覺得非常艱澀難懂
: 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夠認真的關係,還是找錯書?
: 我怎麼也沒辦法整理出海德格思想的大意和理論
就我遇到的,一些中文導論性質的書還不錯,例如:
https://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4252
https://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95272
這的好處是,它是照著思想家的思路
抽出幾個topic,依時序、思序排列
照著讀完一遍 大致的輪廓也有了
雖然是很表面的。但也勝過沒有
而且就我讀來 這些也算有趣..
: 我也覺得自己沒辦法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在口頭報告的時候向同學們解釋海氏的思想
: 不知道可否請問眾版友們,海德格的思想到底主要在說什麼呢
1.背景
首先不得不說Heidegger的背景。當然只不是生平那些囉(想要用那來湊報告篇
幅也是ok啦..):
(1)胡塞爾(Husserl)現象學。
海德格思想的認識論基礎,是建立在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上;反過來說,也是
因為胡塞爾,開啟了當代西哲一條新的思考方式,才有海德格的產生。
胡塞爾現象學簡單的說,最大的特色就是,脫離了近代哲學(17-19th、笛卡
兒到黑格爾為止)的主客對立之爭,脫離了心物之爭,以及整個西方思考「表象
/本質」之分的傳統,那些總是認為要碼感官不是真實的只是表象而另有本質、
要碼只有感官是知識的基礎而沒有形上學假設那些鬼東西..;要碼物、要碼心...。
而現象學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回到事物本身」,這是一種奇特的思路,該者認
為真實就是呈現出來的那個樣子,而之所以是真實,是因為胡塞爾主張,「呈現」
並不只是感官呈現給我們,同時在意識活動中,我們也賦予了對象一種形構活動
..。客觀性由此而生。
當然,這是很奇怪的思路,也是很大膽的主張。我也覺得他總是將理想性啦客
觀性的這些詞語連著一起用且用得那麼理所當然覺得很不可思議。至於「how」的
問題,則是得深入地瞭解胡所主張的那種意向結構理論了,..。回到簡單來說,胡
塞爾現象學是一種打破主/客、主張「回到事物本身(即事物所呈現給我們/我們
所形構出的事物)」的一種認識論方法。
胡塞爾是海德格的老師。兩人之間的微妙關係,是哲學界的盛談之一......唉總是
這樣的,學生總是不安份,學了老師的方法與啟發之後,不見得會照著老師的理
念,而是照著自己的理念,依據自己的氣質啦偏向之類的..。Aristotle對Plato也是這
個樣子。有時間的話,整理出兩人之間的關係來報告,會很有趣..比如,老師弄
掉學生教職的位置之類的..;比如,海德格有一篇信/文章的標題:「寫給『如父
親般的老師』」,知曉兩人關係的人,看到這個,實在是會連背脊都涼了起來,..
(2)形上學、存有論、希臘、中世紀經院哲學傳統
成就海德格的產生,我認為有最大的兩個因素。其一是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
應該沒話說吧?知曉兩人理論間連貫性的人),另一是:海德格本人對古希臘、
中世紀經院哲學、對語源學的考據、對西方形上學傳統、存有論問題的喜愛。這
點來說,剛好跟他老師相反。早期的胡塞爾是很沒歷史感的人,而海德格剛好相
方,超有歷史感。這也是他的寫作難讀的原因,穿插了他的語源學研究,且又是
作為他理論的重要根基。
講海德格不可能不講西方形上學存有論傳統。巴門尼德(Parmenides)的being
,開啟了西方知識的方向或歧途..(嗯,看你怎麼理解它)。Plato與Aristotle也為
了being問題煞費腦筋,這是《存在與時間》導論開始第一段裡的話。中世紀經院
哲學的共相之爭,也是圍繞著being問題在轉。而近代開始,雖然being的形上學問
題被人遺忘了,但其實這問題,也一直仍潛伏在各家爭論之間的背後。因此,此
書中的海德格主張,要重提being問題。
簡單來說是醬。因此,報告的話,還是要用最淺顯且篇幅最少的方式..,說明
一下being問題之於整個西方形上學與知識論的傳統與重大影響。簡單來說(因此
可能會錯),西方在古老的時候,因為being被定為知識真理的唯一對象(在巴門
尼德那裡),因此造就了Plato的理型觀;而這種知識型態(x的本質),也就定了
整個西方的知識性格傳統,...。being原是印歐語系的繫詞(這我真的不了解了..有
錯請鞭),因為語法的關係,繫詞所導出的問題在西方變成很獨俱一格、中印沒
有的。x is x;what "is" x;繫詞這東西,剛好在語法上,變成佔據了「本質」位置
的東西,因此被巴門尼德提出來,認為這就是不變的、永恆的、真正的真理(而非
意見)。到了Aristotle那裡,被命名為「是其所是」....唉呀總之,being所連結的,
就是西方傳統形上學的「本質」問題。
(3)
ok。那麼,很簡單地,:
Husserl現象學方法 + 西方傳統形上學存有論 = Heidegger。
想了很久,覺得這等式,真是最淺顯易瞭。
最能最快即掌握住海德格的背景。
: 或是可以建議我用哪種比較親和的方式解釋海德格(例如說舉例之類的)
: 像是柏拉圖有"穴喻"能夠先講寓言,再由寓言去說明其中的思想
: 不知道海德格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2.思想
接著來說海德格的主要思想內容。一開始提的兩本書裡面的章節,可以翻一下
。在此只是憑我所知,試著說一下。
(1)Da-sein
沒錯,讀海德格惡夢的開始,也是惡夢的結束之所在。提海德格,不可能不提
Da-sein。誇張地說,海德格就是Da-sein,Da-sein就是海德格。
sein是存在(存有)的德文(..不知..)。「Da」是「在……」的意思。因此
,合在一起變成「……在存在之中」之意。要理解此在(即Dasein;以下行文用
此在),必須要放到上個段落提的(2)與(1),即,必須要放在存有論底下。因此
,可翻譯為:存在者在存在之中。
此在就是海德格用以指稱「主體、個體、人、活著的人」之類意思的特殊其個
人風格用法。為什麼不用「主體」呢?因為近代的主客體之爭的那種思考方式,
正是現象學包括胡與海在內所正要對反的。為了區隔開,他故意用了這個他自創
的、帶有濃厚語源學傳統意味的詞,作為他整個理論的核心。
「此在是一種存在者,但並不僅僅是置於眾多存在者之中的一種存在者。……
這個存在者在他的存在中,與這個存在本身,發生交涉。……」 (頁編12)
(2)在世界中存在(In-der-Welt-Sein)
此在存在在哪?在世界中存在。海德格理論最大特色,就是他的在世存有(唉
呀好多組譯法..),我翻譯為「生存論」。此書的一開始與全書主軸主張,他這種
生存論的(最)優先性地位。要理解這件事,我最喜歡此書中的一段話:
「……比較起人們在心理學中的”首先”規定為聽的東西亦即感知聲響,聽到
聲音更源始些。我們從不也永不”首先”聽到一團聲動,我們首先聽到轔轔行
車,聽到摩托車。我們聽到行進的兵團、呼嘯的北風、篤篤的啄木鳥、噼啪作
響的火焰。
……並反非來我們首先聽到說出的聲音。甚而至於話說得不清楚或說的是一種
異族語言,我們首先聽到的還是尚不領會的詞語而非各式各樣的音素。」 (頁編164)
‧‧‧‧‧‧‧
簡單地說,這種在世界中存在(生存論),是優先且源始於(當時,即19世紀
末與20世紀初)的科學認識論知識論,即我們總是先行地有所領會或試圖領會、
先行地在世界中(被拋置到世界之中)……。當照面(光)一發生、一睜開眼睛
、一有意識,我們便被進入到了世界之中。這生存論的優先性,在此書中反覆強
調。(我講得很爛。剩的自己翻二手導論書或翻譯原典,試著體會一下..)
因此,依照書中進程,接著就開始講「我們如何一開始、在周圍世界中」。
(3)上手;與物的關係
在第十五節那裡。他認為,原初的與物的關係(即物之於存在者的意義或價值)
,總是「為了作……之用」、「何所用」,或者,總是循視或打量這些物是做什
麼用。這是物之於我最原初的意義。我想到的例子,就是像在逛十元店裡一樣,
看到新奇的東西,我們不會問它的分子構成方式、幾何形狀組合……,而是問「
它是做什麼用的?」,在物品展列之中,在周圍世界之中。剩的然後不講了,好
累..
簡單說,海德格用用具的例子,開始說明這種意涵所構成的整體性。十七節的
標題,標誌與指引。由此所構成的整體,「意蘊」,世界之為世界(第十九節)。
然後,開始講空間性。蠻有趣的,很閒的話,也可以看一下。
(4)與他人共在 (二十二-二十四節)
有點狡猾,反正他就是一直強調:沒有什麼認識他人心靈的問題,反正,我們
一開始,就是在與他人共在之中。他用的一些狡辯的方式,我認為相當精采。要
研究海德格談論他者,或者要持知識認識論立場來跟他對幹的..,關鍵都在這一章。
(5)常人(das Man)
接著開始談論此在自己本身,是如何存在。常人也是海德格著名的論題之一,
簡單說,在脈絡底下,常人狀態是海德格所一直批判的對象。我的理解是(我覺
得還很糟),常人是指日常狀態中,並且在他的脈絡中,我認為,是指一種「平
均狀態」。意思是,此在總是先行領會了周遭的平均狀態而存在著的。此在首先
是常人,然後才能也許能脫離常人狀態,進入海所認為的「本真」。常人=非本
真,海所認為的面對being、面對自己的存在本身、面對死亡,才是本真。
怎麼理解常人呢……舉個性別的例子(哈我是做性別的)。我是一個女孩子,
我是藉由周遭世界中背後所意味的性別意涵,瞭解到我的生理性別(女性)在這
個世界中,所處的位置。可能不公平,在家中缺乏地位,可能遭受任何的生理男
性攻擊,處於被動,等等等等。首先我是作為、被適應且必須適應我所處的世界
中、平均狀態底下的生理性別,而存活。當我瞭解了這些事,要碼可以選擇依照
我自身的利益,要碼順應這性別世界的遊戲規則,也可以選擇抗拒或極力無視這
些性別規則,開始試著面對與瞭解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我是什麼樣子、什麼才是
我真正想要的,等等。如果我選擇不敢面對自己,持續隱蔽在平均狀態當中,那
麼,在海德格的脈絡下,我就是常人,是非本真,是自我逃避、欺騙,不敢面對
自己。(由此可以看出,一樣是服膺於遊戲規則,就有兩種姿態:一種是積極的
順應,一種是消極的順應。兩者的意義,非常不一樣。)
哼嗯,很有存在主義的味道吼。但沙特式的存在主義只是海德格思想的極一小
部份,並且,他本人也不尚贊同這種過度強調主體意志的思想傾向。海德格理論
造就了存在主義的格局,但他本人倒並不全是那麼地存在主義。
(6)現身情態、領會、話語。(第五章)
好累..沒力氣了。
(7)談死亡
談論海德格,也是最被經常提及的主題之一,即他談論的死亡。這裡自己看導
論書,在此,我只提一個觀點:即,請留意,他談論死亡,倒不全是為了純粹的
談論「死亡」本身,而是有他背後的理論意味,即:面對存有。之所以拿死亡出
來談,是因為,他認為,唯有面對死亡,才是「唯一」本真地、面對存有。
這點當然是很有爭議的。是否是唯一呢?而後期海德格也放棄這條路了,轉向
如何「面對存有」的另一條路(下段談)。談論海談死亡,有能力(還跟得上在
說什麼的話..),盡量記得這件事,即:他談死亡的意義,是為了要談本真地面
對存在。
(8)時間
還沒念,謝謝。 (爆)
: 或是請推薦我一些解釋海德格思想的書吧!
: 我目前看了鄔昆如的《哲學與哲學家西方篇》裡面關於海德格的部分
: 還有項退結的《海德格》(但是這本看不下去,覺得很難懂)
3.晚期:語言。
晚期著名的,海德格的「語言轉向」,即,他開始轉向討論語言問題。要理
解他何以與如何談論語言,必須接續早期(且是他這個人一輩子的)問題意識
,即:如何面對存有(being)本身。而他晚期發現,語言也是此在面對being一
個很棒的方法。(而我要強調的是,面對being,是他個人的「價值傾向」,即
,他總是認為:面對並試圖到達being本身的此在,才是好的。但,是否是真的
如此呢?反海德格的Levinas(勒維納斯),首先就是反對這件事)。
ok,還是談一下海德格如何談論語言的最大特色好了。在此,我極力推薦一
篇東西,如果要談晚期的他,只要「熟讀」這薄薄20頁以內的中文,就可以掌
握很多了,即:《在語言的途中》此書的第一篇,語言。寫得非常好,這種海
氐論述的魅力,到晚期已經發展到爐火純青,比早期的《存在與時間》好看一
百倍..(雖然醬講是有點誇張)..。
不是我說,是語言說。
這個主張,巧合地,與索緒爾(Saussure)的結構主義語言學,一模一樣。我
認為,當代的語言學轉向,其實是三條各自分別獨立、卻又相互碰巧的路,一
條是英美邏輯實證論與分析哲學,一條是歐陸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影響了法國
六零~八零年代,並且至今),與晚期海德格。
簡單地說,他忽然發現了,語言是此在面對與窺見being的(暫且可能最好的)
方式之一。他透過對德國觀念論時期賀德林的詩的詮釋,以海式的獨特語言,
展盡了那種試圖以詩(最純粹的語言性)、窺見being的美……有能力與時間的
話,希望晚期也能是報告裡的一部份。
或者,我以前就極不喜歡早期的《存在與時間》,與當時我的理解能力和他
風格功力為臻的關係,很不喜歡這一本。但,我愛死了了晚期的海德格……所
以,以後期推前期,也是一種方法。
4.海德格的影響
最主要地,影響了同是歐陸哲學的四個人(我想得到地)。海氐的理論,其
哲學史意義最重要的,就是這種現象學之後的生存論傾向,藉由這種先於知識
論的在世界中之觀法,可以發展出……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有趣、且完全
不同於主客對立之泥淖觀法,的事情。
(1)Levinas(勒維納斯)
繼承海德格體系之中,又試著脫離他,對反於他。能談的很多,但不提了。
(2)Sartre(沙特)
其《存在與虛無》的理論框架,除了來自黑格爾之外,也是跟隨在海德格形
上學存有論框架之後。變成一種……強調主體意志與自由的東西。當然,除了
這以外,最引人入勝地,就是沙特的生存論框架中,細密且文學筆風式地,談
論了他人、「凝視」、愛與佔有、虐與被虐的問題,……嗯,都相當精采。這
人的理論,原創性較低,但其文筆,非常厲害。另外,還有這人對於政治的實
際影響,他的自由論,具有濃厚的政治性色彩。
(3)Gadamer(高達美;加爾默達)
著名的詮釋學。其方法觀點,也是緊密地接續於胡氏現象學,與海德格。在
《存在與時間》中,就已經具有濃厚的,詮釋學影子。那也是海氏立場的其中
部份。而Gadamer,加以精彩發揮。然,除了接續現象學脈之外,他還接了近代
歐中的伏爾泰、Schleicher(施萊爾瑪赫)的詮釋取徑傳統,……
另外,還有法國六零年代開始的「反形上學暴力」(德西達,Derrida)、
反人道主義風潮,海氏也是被當作靶子打之一..。英美分析那掛的,自一開始
,也是堅決與形上學,劃清界限。還有,爭議性最高的,即海德格與納粹之間
的關係,..。還有,最被女性主義所批判的,即他與知名女性政治理論家--
鄂蘭,之間的關係..(好多八卦似的XD)。說明了不論是正反兩面,即爭議性
與影響力的地位。
書目方面,除了一開頭推薦的兩本導論性的書(還有其它的可隨自己亂找)
以外,也許可以……除了晚期語言可以挑其中一篇以外,《存在與時間》,至
少可以把目錄結構影印下來,放在手邊,多讀幾次,多想幾次。幾個大章節標
題,以及每個標題底下幾段的幾句看起來像「宣示真理」的那種句法的話……
配合導論書對於海氏整體輪廓的勾勒,應該還是能多少抓出幾個淡薄的影子。
主要還是在於,要抓出它是在現象學之後,並且其being問題所開展的生存論圖
像。幾個重要到死的專有名詞(此在與在世存有),應該……就可以了吧 ?
整天老妖怪老妖怪的,煩不煩呀?自己理解能力有問題,不好好檢討。要碼
不喜歡他就不要理他嘛,反正他也不是重要到真的不談他會死的那種程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