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主管必看!外商銀行真實故事】
紐約總行打算將台北分行,轉型成全功能投資銀行,因此特別將邱世澤調回台北,準備接任分行總經理,希望藉著他的財經專業,將台北分行成功轉型
在台北的資深周副總,眼看分行總經理無望,且一個毛頭小伙子來當他的主管,心中更是五味雜陳。多方打聽他的來路,嫉妒加輕蔑,犬儒又憤世嫉俗的心態,由然而生。
邱世澤人尚未返臺,周已和臺北的資深幹部聯手,等著看好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加里·維納查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事時候讓你的周一早晨成為新的週六了 💪 #Shorts #garyvee #ytshorts — GaryVeeChinese 是加里與他的個人團隊共同經營的華語帳號。加里為了能讓更多華語粉絲方便觀看他的熱門內容,創造了華語頻道。 「謝謝你花時間觀看這個影片。 希望你能訂閱我的頻道並留言你...
「憤世嫉俗的心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歐安 Ain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加里·維納查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Re: [煩惱] 如何改變憤世嫉俗的個性? - 看板humanity 的評價
- 關於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經常憤世嫉俗的人今天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自問自答Ep.37 憤世嫉俗背後的心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對於憤世嫉俗的朋友-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歐安 Ain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經常聽到一些不喜歡的話
剛開始聽的可能覺得是誇讚
後面聽到只覺得越來越刺耳
「你用你這張臉賺了多少錢」
「長這麼漂亮應該很多人追」
「你失戀一定一堆噁男搶著安慰你」
「你就撒嬌一下就可以數錢了」
「你要換平台露個奶就好了」
我承認
長得漂亮,很多事情半事功倍
這種話帶了憤世嫉俗的心態
並不是每個人都過的很好
也不是真的漂亮就可以一輩子靠臉
很多人疼我
但我更有自己的想法
不然我現在早當北港香爐了
希望不要在有處男跟我講這種話了
聽起來是誇獎
但真的很刺耳
不中聽的話少講
你的朋友會更多
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8.01.15 觀點—《觀者雜誌》Stephen Daisley ※
川普奠定最不美國的總統地位
喬治・華盛頓少年時(十六歲)抄寫了 110 條耶穌會士格言,後來出版成為《人際與會話時的禮儀與正確行為準則》一書(Rules of Civility and Decent Behaviour in Company and Conversation)。在這本小書裡,他所忠告的規則非常嚴格,甚至不准用嘴巴吹涼湯匙裡的湯汁,連拿麵包浸湯汁都有正確的方法。自他以降,歷任總統的品性形形色色,如今每下愈況,以至我們有了唐納德・川普,他不僅不遵守第一任總統「不可對任何人使用譴責的語言、也不准詛咒或怒罵」的訓示,還完全逆轉了總統應端莊有禮的概念,活生生是一個惡行惡狀、趾高氣昂的大老粗。
據說他在一個移民辦法改革的會議裡問道:「我們為什麼需要爛國家的這些人來這裡?」雖然批評者拿「爛國家」做文章,說他種族歧視,但他真正犯錯的地方不在這裡,而是他所用的「為什麼」這個詞。在問這個問題時,川普顯示他對美國的本質完全無知。1630 年,清教徒定居麻薩諸塞灣的時候,約翰・溫斯羅普(John Winthrop)在佈道詞裡說它將成為「山上的城」、「全球矚目」。360 年後,雷根再度肯定前人的信念,他說(美國是)一個閃亮的城市,其中「各色人等和諧和平共處⋯⋯如果一定要築城牆,牆上亦有門,有志、有心想來這裡的人,都可得其門而入」。美國就是另一個耶路撒冷,一個聖城,理想的國度。
所以美國夢非關國家的地位,它所求的是個人品格。只要願意努力工作、捍衛合眾國、珍惜《美國憲法》,都可以成為美國人。美國是法律與夢想,不是血與土(America is laws and dreams, not blood and soil.)。德托克維爾(de Tocqueville)觀察道:美國人「相信完人可能性⋯⋯並認為社會不斷進步,人群是恆變的風景,沒有什麼(也不應該有)恆久不變的事情」。
但川普相信種族與族裔是恆久不變、靜止固定的。他老愛說「黑人」、「拉丁裔」、「西班牙裔」,因為在他眼中,這是他們首要的特色,是少數民族,而非美國人。老羅斯福(Teddy Roosevelt)曾經大罵「分號美國主義」,但川普的美國主義更可能使美國變成「族群哄哄吵吵,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我們早在他踏入橢圓辦公室之前,就已經知道他沒有總司令的威儀與氣度。他就任以來,一再顯示的,是他對美國理想的驚人無知。這個曾經質疑歐巴馬出生地點(譯按:他懷疑歐巴馬出生肯亞,不是美國)、愛找麻煩、譁眾取寵的人,是美國有史以來最不美國的總統。
維護川普的人替他找藉口,說他說得沒錯,那些地方確實不是什麼好地方。還有人說,雖然他們不同意總統的評語,但是他所說的就是一般美國人的想法。他說的並不是美國人民的想法,即使是,美國總統的工作是領導人民,不是討好人民。還有人說,這是藍領講話的方式,又說川普出身五零年代的紐約皇后區,情有可原。但川普其實是牙買加莊園以及寄宿學校的產物,從來就不是在小公寓裡聽藍領父母罵粗口長大的人。
過去歐巴馬手拿咖啡杯向兩位海軍陸戰隊員敬禮、對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日本天皇躹躬,保守派差點沒昏倒。(譯按:美國總統不應對其他國家的王室敬禮)。歐巴馬有時似乎對於總統一職抱持著冷漠疏離的態度,彷彿他只是暫時屈就,等待另尋高就。他會用長篇大論說明政治需要尊敬,雖然他背後真正的意思是反對者最好同意他的看法,否則就應該閉上尊口,但他自己出言諷刺,暢所欲言。跟他的繼任者比起來,歐巴馬好比冷靜穩重的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承諾要讓「美國再度偉大」的人,事實上讓美國變得更吵、更粗魯、更憤怒。美國變成一個父母必須關掉新聞的國家,因為總統的語言兒童不宜。他貶低了總統職務的尊嚴,減少人們對白宮的尊敬、把它變成一個總統屎坑。川普不是永恆的,因為美國很快又會再起變化。在那之前,對美國總統的嗤之以鼻,不應讓我們養成憤世嫉俗的心態。因為華盛頓最後一條行為準則是:「努力在心中維持叫做良知的火花,不可讓它熄滅。」
https://blogs.spectator.co.uk/…/donald-trump-has-now-estab…/
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加里·維納查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事時候讓你的周一早晨成為新的週六了 💪 #Shorts #garyvee #ytshorts
—
GaryVeeChinese 是加里與他的個人團隊共同經營的華語帳號。加里為了能讓更多華語粉絲方便觀看他的熱門內容,創造了華語頻道。
「謝謝你花時間觀看這個影片。 希望你能訂閱我的頻道並留言你的感悟!你的留言是我的氧氣, 所以希望你能花一秒的時間打聲招呼 ;)。」---加里
—
► 請訂閱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baeyb574xh2TqDqYcHmw?sub_confirmation=1
► 臉書粉專:https://facebook.com/garyveechinese
► IG粉專:https://www.instagram.com/garyveechinese/
► 微博:http://weibo.com/garyvee
► 微信公眾號:@GaryVee
—
加里威是誰?
加里・維納查克為VaynerX (范納X) 的董事長,身兼VaynerMedia(范納傳媒) 現任執行長,VaynerX為現代媒體傳播控股公司,旗下的VaynerMedia則是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廣告代圌理商,在全球4個據點服務《財星雜誌》100強企業。除了VaynerMedia,VaynerX下還有Gallery媒體集團,包含女性生活媒體PureWow和男性生活媒體ONE37pm。除了經營VaynerMedia,加里同時三間公司擔任合伙人,包含運動員經紀公司VaynerSports以及餐廳預訂App Resy。加里為美國廣告理事會(Ad Council)和鉛筆的承諾(Pencils of Promise)的董事會成員和顧問,長期支持水慈善(Charity: Water)的會員。加里是受人尊敬的公眾演說家和作家,曾5次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也是Facebооk、ТW1tter、Tumblr、Venmo和Uber等公司的早期天使投資人。加里目前線上紀錄片影集DailyVee (每日威) 的主要人物,影集主要介紹在現今數位時代,擔任一名執行長和公眾人物的生活樣貌;同時他為全球百大播客節目The GaryVee Audio Experience (加里威播客體驗) 和#AskGaryVee (#聽聽加里怎麼說) 的主持人, #AskGaryVee是一檔問答型節目,主要給予商業和生活其他意見,可在Yоutube和Facebооk上收看。加里還與葛妮絲派特蘿(Gwyneth Paltrow)、潔西卡艾芭(Jessica Alba)和歌手威爾(Will.i.am),在蘋果第一個原創實境創業節目《Planet of the Apps》擔任評審委員。

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經常憤世嫉俗的人今天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經常憤世嫉俗的人今天靈感一來與學員討論憤世嫉俗是什麼樣的狀態。 因為在他生命裡,他經常對很多事情看不順眼、經常想罵人,而當更往內心看, ... ... <看更多>
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自問自答Ep.37 憤世嫉俗背後的心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自問自答Ep.37 憤世嫉俗 背後的 心態 ? 6igwind. 6igwind. 235 subscribers. Subscribe. 0.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憤世嫉俗的心態 在 Re: [煩惱] 如何改變憤世嫉俗的個性? - 看板humanity 的推薦與評價
先感謝妳的發文~
看到標題我想到的是心理學上的反社會人格,提供妳兩個連結參考:
1.反社會人格異常-維基百科
https://tinyurl.com/3ar9c8
2.[轉錄][情報] 反社會人格違常-9 Way to be Myself
https://blog.9way.org/?p=546
別擔心,這不是說妳不正常(要斷定也輪不到我來說XDD)
分類只是讓我們分析參考,況且每個人的生長過程和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
下文我把妳的文字打散(不好意思),以便我以我的架構回應:
有些答案就在問題的反面..
※ 引述《BoAyu (加油)》之銘言:
年齡:我現在23歲
情境(規則):
: 我習慣和每個人都維持友善但不深入的連結
: (我的個性算開朗外向有禮貌 也有些喜感)
: 就算我也曾苦惱我沒有姐妹淘的友誼
: 但我想別人總會覺得跟我再怎麼熟都還是會有無形的牆吧...
妳說出了妳的待人規則,這可能是在妳國中之後形成,
妳常有的想法可能是覺得她們想改變妳或從妳這得到好處而不是想了解妳。
但是我也要說
"人際關係的基本規則之一是互惠(公平)"
至於無形的牆是一定會有的,除非妳交往的人是自己,
但牆的厚度是可以調整的。
若是妳對自我的規則堅持,對社會規則的不諒解(我也是這樣的人),
也許妳可以唸唸社會學。
(推薦-高夫曼有本書叫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不過我沒看過"||)
姐妹淘的友誼需要有相互依賴的感覺,但妳少有情感依附的經驗。
天性(個性):
: 愈來愈長大漸漸的發現我是個很憤世嫉俗的人...XD
因為妳不願意接受人性自私的一面,
要活在現實社會的感覺讓妳覺得很不輕鬆。
記憶-過去:
: 我不曉得這跟我國中畢業就到外地去唸書有沒有關
有關吧,妳都提出來了,
這可能代表妳對"獨立"有深刻的感受,如果形成了妳看待社會的價值觀,
或許是"利益"、"現實"、"無助"
總之,國中時期的經驗應該有滿大影響。
(妳沒提到家庭)
記憶-現在:
: 我對人群的態度是有些:"如果我不要完全敞開自己的內心 就不會受到背叛的痛苦"
: 好處是: 我完全不會被騙 說真的也不大會吃虧
: 愈來愈長大 我發現我愈來愈無法敞開自己的內心
妳該反其道而行囉..
在自己容許的範圍內做最大的開展,
也要學習接受被背叛的痛苦或者感受到被信任的喜悅,
但妳或許要先接受一個概念
"人,能傷害自己的只有自己"
我覺得所謂心理上的痛苦來自於對於期望不被滿足的執著,
不願承認期望破滅,不願接受事實已發生無法逆轉。
: 也許多少會覺得大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 為了自己好就好
: 變成我現在很容易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
: 所以內心像是憤怒的青年一般XD 常常會在心裡批判別人
: 或是可以很清楚道出別人做出黑暗行為的想法...
: 也可以說我很容易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orz
這邊很有趣,人性黑暗的一面不外乎是指,
自私利己、利益現實、有目的的
當思維是以目的導向的邏輯思考時,自然容易發現其目的,
但同樣的妳對自己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表現在妳的人際關係上了,
沒有貶抑的意思,但人性的自私是無法擺脫的。
記憶-未來:
: 我知道這樣不好
: 當我看到比我年紀大 卻比我單純 寧願去相信人性美好那一面的人
: 我都會感到羨慕...
真誠、利他主義,美好那一面是存在的吧
那人也有可能比較複雜,而去相信(恩..不用相信吧..本來就有..看有沒有遇到..)
利他主義可能是情境下的規則或基因導致的(合作以求生/繁衍),
有一個生物學家把利他主義分成「隱誨的」和「由衷的」
隱誨的利他主義是出於利己的利他(大多的利他應該是這種,同情心我放這邊),
由衷的就是出於利他的利他(這不是人的"天性",這與社會化和學習有關)
: 我深信我這種個性再不改
: 等到我愈來愈老一定會愈來愈黑暗
如果很表面的分,
人性的黑暗即為想得到,人性的美好即為願意付出,
這和個性無關,這和經驗、想法有關,
妳可以多做隱誨的利他主義者(互助),
我想大多願意付出者,不是因為自身已滿足就是出於補償心理。
: 而且對心理也不好 長期下來憤世嫉俗的個性也會影響我的生理
: 請問我要怎麼改進呢??
: (也許就是容易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 我發現自己愈來愈沒有慈悲心 也比較沒有付出的心
: )
我滿怕我說一說,妳對慈悲心也會感到黑暗= =
善惡皆為人定,成全為善,破壞為惡。
不用自己改變想法,但妳要說出來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事情往往是一體兩面的,憤世嫉俗還好,悶著可能會內傷。
他人屬性:
: 還有我發現我對我的男朋友要求很高 也很容易挑剔對方
: 對方跟不上我的腳步 或是常在我面前出糗 能力比我差
: 就算一開始是我喜歡對方的 過沒多久我也會覺得對方很沒用 進而厭惡對方然後提分手
: 而且我發現交往前我可以喜歡對方很久
: 在一起過後不超過一兩個月吧 我就會覺得自己膩了 不曉得當初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對方
: 而且那種喜歡和厭惡的程度很極端...我真的覺得自己好差勁orz 但我無法克制
與其說妳是喜歡,不如說妳的情感是一種崇拜的情感,
當在一起後男友的光環褪去,妳發現他只是個凡人不是能夠救贖妳的人,
難免會感到失望。
要怎麼能讓妳體會或發現互賴的情感呢?
我推測這樣的情感關係是由先天基因(生理的吸引力、物質條件的給予)
以及後天記憶(相信將是好的)組成。
建立在人要和"某人"在一起就會感到安全的信念之上(坦誠),
所以妳要想想妳怕什麼,而"某人"是可以消除妳怕的因素的人(脆弱)。
至於交往要回到兩人關係良好的社交規則中。
行為呈現:
: 我發現我很有直覺能看得出別人所有的意向
: 尤其別人想做壞事 或是 虛偽的心態 在我眼裡一看就能馬上看穿(有時只是裝傻不想戳
: 破)
: 詐騙電話 要人買手機假裝是那個電信的人 都可以馬上被我識破...
: 我也是個很難推銷的人 因為我清楚所有前來搭訕的人的意向
: 但我有時會覺得很悲哀 因為我會和別人畫了無形的界線...
妳可以學習戳破以外的互動方式
建議:
: 請板友給我一些意見 謝謝各位喔~~~^^
最後要談的是同理心的學習
同理心是可以訓練(有人自然習得)的、同情心是經由比較而來的
雖然兩者都和情緒有關,但不是同義詞。
同理心包括了所有的情緒經驗,同情心則是哀傷憐憫(也可能有嫌棄卑劣的想法)
同理心可以用記的、有想像力最好
就是能夠了解人在什麼情境(可透過互動及觀察)會有什麼情緒的能力,
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與別人的對應並符合,知道感受卻不陷入情緒之中,
易感與情感豐富的人學起來更容易,如果是沒血沒眼淚的人,
或許可以藉由擁抱來引發情緒
(我的假說,抱多了不抱會有失落感,注意!此為不可逆之過程)
不客氣~~~^^
--
宗教的基礎是同情心或信念 社會正義的基礎是同理心 同理心的基礎是同情心
同情心的基礎是情緒 情緒的基礎是痛苦(悲傷)、害怕(生氣)與快樂(輕鬆)
痛苦(非指痛覺)的基礎是轉移注意力(不想面對的已知)
害怕的基礎是求生(面對未知與失去控制) 快樂(非指快感)的基礎是安定(尋求確定)
情緒有認知引發和感覺引發
by kuc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07.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