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人與人相處是最困難的——遠難過人與孤獨的相處。
將幸福下注在別人身上,是極為危險的。終究你會發現,他人是一個相當大的變數,遠非你所能控制。兩個人相處,哪怕曾經說過一萬句好話,有時僅僅因為一句話說錯,一段關係當即破裂——這就好比走鋼絲,哪怕你就快到終點,一步走錯,則步入萬丈深淵。
這是因為,在人際交往中,人對於痛苦的反應比對幸福的反應劇烈得多。哪怕是輕微的摩擦,也會導致極度的不適,讓他們忘記以前的千種好,從而難受至極。而幸福的感覺並不會持續,相反的,長期的幸福感會讓他們感到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一個人倘若不會獨處,那麼必將不能與他人相處。在自己掌握之下的都控制不好,跟他人打好交道更無可能。
取自《當你孤獨時,你能做些什麼》
*********************************
各位朋友,晚安:
「我感覺一個人集中精力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最愉快的,也是最充實的。哪怕是一邊聽音樂、一邊打掃,做一些類似很簡單的勞動,看著整個屋子從凌亂變成乾淨整潔,我也會覺得很快樂,很有成就感,更不用說當你寫好一篇文章、讀一本好書後,所帶給你的那種深遠綿長的愉悅感了。」
我好認同這段文字描繪的愉悅,我也好喜歡這篇摘文提到,看到他人聚會感覺到溫暖的「錯覺」。我有類似的體會好久了,但作者幫我寫了出來。
這就是閱讀好書的喜悅,那種喜悅是跟他人有了共鳴。這種喜悅是一種釋放,又似乎感覺有連結,即便正在獨處。
祝願您,願意將幸福下注在自己身上,並且用心感受幸福,而非任由頭腦將幸福變得理所當然!
.
ps. 歡迎大家參與這本書的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639560522726898/
*********************************
【文/ 萬方中;夏至編著】
我一個人生活了很多年,從初中到現在,一直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買衣服、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讀書、一個人睡覺。不過現在因為有了網路和工作的關係,每天需要和許多人聊天,已經做不到完完全全的「一個人」了,雖然我個人很討厭聊天、交際,很多時候覺得,跟人聊天,還不如一個人看看書、睡睡覺來得輕鬆自在,但是每個人都會被世俗所羈絆,這是沒辦法的事。
事實上,我感覺一個人集中精力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最愉快的,也是最充實的。哪怕是一邊聽音樂、一邊打掃,做一些類似很簡單的勞動,看著整個屋子從凌亂變成乾淨整潔,我也會覺得很快樂,很有成就感,更不用說當你寫好一篇文章、讀一本好書後,所帶給你的那種深遠綿長的愉悅感了。
倘若做事的時候旁邊有人打擾,則會感到煩躁不安。或者整天都在這樣的情景下度過,則會感到時間在白白流逝,而我卻什麼都沒做。
這種感覺有點像,當我們捏著手機逐個App到處翻時,雖然此時此刻你擁有得很多,身處在資訊的洪流之中,裡面那麼多新鮮好玩的資訊、那麼多看起來有趣的人,但仍舊會感覺空虛無比。
而當我們沉下心來,不再受那些五花八門的資訊的誘惑,只選擇看一部電影、看一本書,反而會感到充實而快樂——由此可見,幸福經常和你擁有的多少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和你的注意力緊密聯繫在一起。當你的注意力集中時,人很容易感到幸福,當你注意力渙散時,是很難快樂起來的。而當有人在你身邊晃來晃去時,注意力是很難集中的。
在讀大學的時候,經常一個人逛街買衣服,走著走著對面來一群同學,問我:「你一個人逛街喲?一個人也能逛街嗎?」然後得意揚揚的看看周圍的同學,意思是「你看,我這麼多同學陪著我,人緣多好。哪像你,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會經常遇到一對情侶秀恩愛,接著又來勸我:「你該找個女朋友了。」
起初,我也會和普通人一樣,看到別人都是成雙成對,而自己形影相弔,忍不住顧影自憐。然後和他們一樣,勉強交了一些朋友,最後又不得不返回原點——畢竟,談戀愛也好,交朋友也罷,這些事情都是勉強不來的。
我們剛剛接觸這個世界時,會拿眼睛去理解一些事物,從而被表象所迷惑。這種感覺有點像當我們走在繁華街頭,眼睛會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但當我們真正逛下來,心裡又會告訴我們,今天真是空虛無比,無所事事。又有點像我們走進自助餐廳,眼睛又告訴我們,進入了一個大千世界,眼前的食物真是讓人眼花繚亂。然而真正挑下來,會發現自助餐其實只是看起來有很多選擇而已,實際上真正能吃的,也就那麼幾樣。
當你看到別人都溫暖的聚在一起,而自己一個人時,眼睛又會告訴你,溫暖的都是別人的,這一切都與我無關。想著想著,心中難免覺得孤苦伶仃。事實上,這些僅僅是表象,所有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東西,都是背後默默付出的結果。
你約人一起吃飯,表面上十分溫暖、熱鬧、溫馨,但事實上,代價極高。跟人一起吃飯,你要將就別人的時間、可能要將就交通工具,接送他(她)過來;點菜時,為了表示客氣,你還要將就著別人;完了還要糾結著誰買單;結束了,有時還要送人回家。我不知道這樣的情況你有沒有遇到過,我是經常遇到。我甚至還碰到過薪水是我的兩倍,每次都要我請客的。
當然,你有可能不是請客的那個人,而是被請的。但凡有一點社會經驗的人,應該知道這樣一條道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你所得到的,都是你付出後的結果。
歸結起來,跟人一起吃飯,看起來很溫馨和睦,暖人的情景簡直要將「單身狗」融化。而事實上,在看不見的背後,全都是將就和妥協,與之相比,一個人吃飯所忍受的那些孤獨簡直可以不值一提。坐上桌就能吃,抹完嘴巴就能走,想幾點吃就幾點吃,當你想通了這些,一切就變得釋然了。
我們之所以會產生錯覺,覺得多人在一起吃飯會好過一個人,是因為當人在用眼睛看這個世界時,會篤定這樣的一條結論:我的幸福來自於他人,而非我本身。當他人在我身邊時,幸福正包圍著我——「其樂融融」,這個詞恰如其分的形容了我們的這種錯覺。
事實上,人與人相處是最困難的——遠難過人與孤獨的相處。而將幸福下注在別人身上,是極為危險的。終究你會發現,他人是一個相當大的變數,遠非你所能控制。兩個人相處,哪怕曾經說過一萬句好話,有時僅僅因為一句話說錯,一段關係當即破裂——這就好比走鋼絲,哪怕你就快到終點,一步走錯,則步入萬丈深淵。
從本質上講,這是因為,在人際交往中,人對於痛苦的反應比對幸福的反應劇烈得多。哪怕是輕微的摩擦,也會導致極度的不適,讓他們忘記以前的千種好,從而難受至極。而幸福的感覺並不會持續,相反的,長期的幸福感會讓他們感到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一個人倘若不會獨處,那麼必將不能與他人相處。在自己掌握之下的都控制不好,跟他人打好交道更無可能。如果你跟人一起出門吃飯談事敘舊,當作一種休閒活動無可厚非,但若為了一起吃飯而吃飯,那就顯得完全沒必要了,倒莫若退一步,享受好一個人的孤獨。
.
以上文字取自
當你孤獨時,你能做些什麼:它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你屬於哪一種?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028
任性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willfulpub/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形影相弔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下午茶時間:冬至考証》
* 冬至是古時中國農村社會天文意義中冬天的開始。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了,天寒地凍的冬天,從此降臨大地,它不只是冷,而是極冷:所以在節氣中還排列於小雪之後。
在地球氣候變遷之前,每年冬至這天,陽氣始至,陰寒開始進入極致,天也開始大冷。冬至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也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循環的開始。進入冬至後,古時人們把時間每九天列為為一組,數著度過,也就是俗稱數九,冬至節氣的第一天,即是一九的第一天,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此時「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可見當時沒有暖氣供應的冬季,日子多麼難熬。必須這樣估算、期盼著,日子才能好好熬出點盼望。
冬至又稱「小年」,一個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另一個意思也代表冬至的重要性。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據傳,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捨藥留下的。
南方人,則吃湯圓,象徵一家團圓好日子。
*翻閱古籍,江南還有一種極美的舊俗,每到冬至,閨房裡的女子要畫一種很雅的圖畫,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染完以後,則九九寒冬已盡,春天到來。
更有韻致的是,古代的女子在冬至以後曉妝染梅,每天以胭脂畫圖一圈,畫完八十一圈,就畫成了杏花,暖暖的春天就來了。
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妝的胭脂融合在一起,讓人叫絕。難怪詩說:「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這種冬至的風俗雖然簡單,但經心靈的醖釀,寄予殷殷期待。正所謂:冬至忽已至,春意暗萌動。
一個新的輪迴又要開始了。
*古人認為冬至日是大吉之日,冬至一直是一年中大節慶之日。冬至作為一個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舊曆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這天朝廷放假,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作為一個安靜之節,這也是為了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氣地理。這一日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視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漫漫長夜,古人在冬至這天也對一年的回首往顧,也常有懷舊情結。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是白居易筆下的《邯鄲冬至夜》,詩人遠在異鄉,孤燈寒夜,形影相弔,內心淒涼,遙想家人必定也在思念他這個遠行人,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質樸而深情。可以想像白居易身處異鄉,燈前抱膝獨坐,想念家人,此時漂泊在外的他。佳節倍思親:既是一種鄉愁,也是一種無奈。
* 今日冬至,太陽跑到離北半球的最遠處,陽光稀薄,古人因此說「陰極之至」。但今夜只要雲層不厚,抬頭看夜空,繁星點點,今晚星空也是四季最多最亮的時候。
舊時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因為這天「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地底下的暖意已悄悄萌發,萬物來復是大吉。於是「百官絕事不聽政」,人們也要準備吃個「賀冬」飯。
*南方人冬至愛吃湯圓,有一種是沒有餡的小湯圓。糯米泡開,攪了清水,水磨磨成米漿,布袋掛上瀝乾一天。加溫水和好,撮成小球,便丟進沸水,之後加入薑汁和紅糖煮熬的熱水中,這便是客家人最喜愛的湯圓。
* 【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結|蚯蚓是陰曲陽伸的靈物,雖然「一陽已生」,但陰氣還旺盛,因此它們仍蜷縮著身體。二候糜角解|與鹿同科的麋,聞到了陰氣漸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動|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也蠢蠢欲動,溫暖地流淌起來。
*一首冬至的詩:「暗藏萌,雪花輕。」創作者元朝詩人尹志平。
下了幾場雪,但天氣畢竟還沒到最冷的時刻,雪花是輕的。「暗藏萌」是說,地底下的泉水蠢蠢欲動,想要流淌起來,但動作微弱,所以是「萌」。暗萌也指泥土的溫度,一天暖一點;還有白天的光線,一日長一線;有南方的早梅,老朽的枝幹鼓出一個兩個小芽點......冬至,暗藏將萌著新生。
*煮沸一壺水,靜待故人歸。今日冬至,大吉之日,各家算命掐指一論,皆曰:宜團圓。
—取材自陳帆《人間時節》
形影相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下午茶時間:冬至考証》
* 冬至是古時中國農村社會天文意義中冬天的開始。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了,天寒地凍的冬天,從此降臨大地,它不只是冷,而是極冷:所以在節氣中還排列於小雪之後。
在地球氣候變遷之前,每年冬至這天,陽氣始至,陰寒開始進入極致,天也開始大冷。冬至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也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循環的開始。進入冬至後,古時人們把時間每九天列為為一組,數著度過,也就是俗稱數九,冬至節氣的第一天,即是一九的第一天,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此時「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可見當時沒有暖氣供應的冬季,日子多麼難熬。必須這樣估算、期盼著,日子才能好好熬出點盼望。
冬至又稱「小年」,一個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另一個意思也代表冬至的重要性。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據傳,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捨藥留下的。
南方人,則吃湯圓,象徵一家團圓好日子。
*翻閱古籍,江南還有一種極美的舊俗,每到冬至,閨房裡的女子要畫一種很雅的圖畫,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染完以後,則九九寒冬已盡,春天到來。
更有韻致的是,古代的女子在冬至以後曉妝染梅,每天以胭脂畫圖一圈,畫完八十一圈,就畫成了杏花,暖暖的春天就來了。
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妝的胭脂融合在一起,讓人叫絕。難怪詩說:「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這種冬至的風俗雖然簡單,但經心靈的醖釀,寄予殷殷期待。正所謂:冬至忽已至,春意暗萌動。
一個新的輪迴又要開始了。
*古人認為冬至日是大吉之日,冬至一直是一年中大節慶之日。冬至作為一個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舊曆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這天朝廷放假,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作為一個安靜之節,這也是為了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氣地理。這一日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視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漫漫長夜,古人在冬至這天也對一年的回首往顧,也常有懷舊情結。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是白居易筆下的《邯鄲冬至夜》,詩人遠在異鄉,孤燈寒夜,形影相弔,內心淒涼,遙想家人必定也在思念他這個遠行人,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質樸而深情。可以想像白居易身處異鄉,燈前抱膝獨坐,想念家人,此時漂泊在外的他。佳節倍思親:既是一種鄉愁,也是一種無奈。
* 今日冬至,太陽跑到離北半球的最遠處,陽光稀薄,古人因此說「陰極之至」。但今夜只要雲層不厚,抬頭看夜空,繁星點點,今晚星空也是四季最多最亮的時候。
舊時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因為這天「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地底下的暖意已悄悄萌發,萬物來復是大吉。於是「百官絕事不聽政」,人們也要準備吃個「賀冬」飯。
*南方人冬至愛吃湯圓,有一種是沒有餡的小湯圓。糯米泡開,攪了清水,水磨磨成米漿,布袋掛上瀝乾一天。加溫水和好,撮成小球,便丟進沸水,之後加入薑汁和紅糖煮熬的熱水中,這便是客家人最喜愛的湯圓。
* 【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結|蚯蚓是陰曲陽伸的靈物,雖然「一陽已生」,但陰氣還旺盛,因此它們仍蜷縮著身體。二候糜角解|與鹿同科的麋,聞到了陰氣漸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動|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也蠢蠢欲動,溫暖地流淌起來。
*一首冬至的詩:「暗藏萌,雪花輕。」創作者元朝詩人尹志平。
下了幾場雪,但天氣畢竟還沒到最冷的時刻,雪花是輕的。「暗藏萌」是說,地底下的泉水蠢蠢欲動,想要流淌起來,但動作微弱,所以是「萌」。暗萌也指泥土的溫度,一天暖一點;還有白天的光線,一日長一線;有南方的早梅,老朽的枝幹鼓出一個兩個小芽點......冬至,暗藏將萌著新生。
*煮沸一壺水,靜待故人歸。今日冬至,大吉之日,各家算命掐指一論,皆曰:宜團圓。
—取材自陳帆《人間時節》
形影相弔 在 《㷀㷀孑立,形影相弔》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