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肺炎疫情,全台灣本週三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許多公司則實施遠端工作,而台灣人宅在家救台灣,將迎來第一個週末。
今天陳時中則在記者會表示,希望民眾週末減少外出、避免聚會,週末兩天若能將人員流動降到最低,切斷傳染鏈,對防治疫情有相當幫助。
老實說,這五天都在家工作,導致對明後的週六、週日特別沒感覺(反正都是在家),而宅在家追劇、看片應該是本週末非常好的消遣活動。延續週二的舊文重推,這陣子會持續不定期在本版和大家聊聊我非常喜歡,且能在串流平台看到的電影,刷刷存在,提醒舊雨新知這些電影或重溫,或新看,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週二推薦《#婚姻故事》,今晚就推薦《#她們》。在評論《她們》之前,先簡單介紹這兩部作品的導演關係。
《婚姻故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她們》導演葛莉塔潔薇,目前處於穩定交往關係,育有一名孩子。這對佳偶於去年憑藉上述這兩部作品,雙雙入圍奧斯卡,是目前北美影壇最受矚目的情侶之一。
兩人在劇情長片的首次合作,應該要追溯到諾亞鮑姆巴赫 2010 年推出的《愛上草食男》,葛莉塔潔薇在片中演出「Florence Marr」一角。值得一提的是,《愛上草食男》是諾亞鮑姆巴赫和前妻珍妮佛傑森李共同編劇,珍妮佛傑森李同時是此片監製,也在其中演出。
到了 2012 年,葛莉塔潔薇則主演諾亞鮑姆巴赫的《紐約哈哈哈》,多數觀眾應該也是因為這部片認識這對組合,不過到了這時候,葛莉塔潔薇除了演出之外,也首度和諾亞鮑姆巴赫共同編劇,2015 年的《紐約新鮮人》同樣維持此模式。
2017 年,葛莉塔潔薇首次獨立執導劇情長片《淑女鳥》(她在 2008 年有聯合執導《Nights and Weekends》),大獲好評,隔年成為奧斯卡史上第 5 位提名最佳導演的女導演。2019 年便挾著強大卡司陣容,導出新版《Little Women》,以導演身份一舉躍入全球觀眾眼前。
同樣是 2017 年,諾亞鮑姆巴赫則有進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邁耶維茨家的故事》(那屆坎城還讓 Netflix 角逐金棕櫚),再來就是 2019 年,在威尼斯主競賽單元首映的《婚姻故事》,也收穫多數影迷的極佳評價。
至於兩人未來的作品計畫,則繼續互相幫忙。諾亞鮑姆巴赫執導的新片《White Noise》,將由葛莉塔潔薇主演(還有亞當崔佛);葛莉塔潔薇執導的新片《芭比》,將由諾亞鮑姆巴赫共同編劇。
綜觀諾亞鮑姆巴赫、葛莉塔潔薇這幾年的創作軌跡,會發現這對佳偶的愛情相輔相成,且能量豐沛,聲勢蒸蒸日上,作為這對才子佳人的影迷,只有無限祝福。
🎬以下為《她們》評論:
葛瑞塔潔薇揮別《淑女鳥》的初試啼聲後,獨立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的《她們》更顯自信,全片散發著迷人、雋永的古典魅力,葛瑞塔潔薇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將馬區家四姊妹的成長歷程,裝訂成一本乘載著回憶的手工精裝書,精致、細微地幽幽道出愛情、家庭、女性、抱負、婚姻等等面向,雖然極富沈甸的厚重之感,卻溫暖地包裹人心。
葛瑞塔潔薇最大膽同時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剪接」。對比 94 年的版本,葛瑞塔潔薇捨棄了常見的線性敘事,以自由度極高的非線性敘事,將今日與往昔七年時光的差距重新拼貼組合,靈動地交錯對比,揮灑出前後對照的「雙時空」,此作法使得《她們》極具創造性,對比舊版的平鋪直敘,葛瑞塔潔薇在此注入一股鮮活的生命力,情緒更為飽滿,深富渲染性。
在今昔交錯的「雙時空」敘事下,葛瑞塔潔薇刻意將攝影機運動方向左右變換,精準地以好幾組工整的對稱剪輯,不斷明示這群小婦人遭遇的困境與心境,映襯出苦澀與美好。諸如喬初回老家,獨自在街上行走的沈重感(行李掛身的包袱),下一顆鏡頭馬上切換四姐妹在街上的歡笑,並呈現輕盈感;喬與病重的貝絲在海灘上談心,對比的是四姐妹與四公子的戲水;劇場俱樂部的嬉鬧收到羅禮的鑰匙,換來的是人去樓空獨自打開信箱的蒼涼。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與死」的對比,貝絲兩次重病的結果,都是以喬熟睡時的臉龐特寫開展,喬夢醒、下樓,這兩場戲幾乎是同樣的分鏡與鏡位,不同的是喬的腳步從倉促化為沈穩,可看做角色成長的轉變,更能讀出貝絲生與死的結果,葛瑞塔潔薇細膩地呈現死亡降臨時的感受,蘿拉鄧恩飾演的母親一轉身,身後的貝絲已然缺席。
除此之外,葛瑞塔潔薇也對比了四姐妹在「選擇」後的生活樣貌,喬選擇獨自在紐約教書、梅格選擇與老師結婚後的貧窮、艾美選擇前往歐洲修習藝術活躍社交圈、貝絲因良善選擇照顧弱勢染上猩紅熱而後身體每況愈下,四姐妹都在自身特質的選擇下走向彼端的未來,沒有對錯,只有選擇,葛瑞塔潔薇做的只是交互剪輯,將「選擇」與「結果」的概念強而有力地具象化。
這些對比,都是葛瑞塔潔薇身為導演,更擅於利用影像說故事的醒覺,不過此等剪接方式,在一開始觀眾尚未入戲的狀況下,或許會將距離拉遠,使得需要耗費心神解讀時序,但葛瑞塔潔薇這次的大破大立,仍舊值得肯定。
除了剪接,葛瑞塔潔薇同樣懂得利用「色調」做出對比,七年後的現在是冷冽、灰色調,七年前則是溫順、暖色調,拆開檢視,葛瑞塔潔薇刻意為之的結果,便緩緩述說了韶光荏苒,成長的苦澀滋味,此種滋味,更是本片藏在女性主義大旗下的另一道鮮明主題,而喬的這句獨白:「我想念過往的一切。」,舉重若輕地點題,餘韻繚繞。
縱看《淑女鳥》和《她們》,即使年代不同,但主題核心都不脫青春少女的成長紀事。電影藝術往往是真實經驗的再造與複製,導出《淑女鳥》的半自傳作品後,不難發現葛瑞塔潔薇將自我投射進《她們》,不管是 19 世紀還是 21 世紀,加州、麻州還是紐約州,葛瑞塔潔薇都透過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超越時空,直指當代,雜揉了女性的理性與感性、迷惘且自信、柔軟而堅毅的百種姿態。
這群小婦人也同樣活在潔薇編劇的《紐約哈哈哈》、《紐約新鮮人》中,宏觀地提煉出女性的真實樣貌。這正是幾百年來人們的共同經驗,葛瑞塔潔薇的《她們》也映照出處於成長階段與成熟時期的眾生相,極富普世性。
此外,葛瑞塔潔薇也透過蘿拉鄧恩與黑人女性的對話,進一步點出南北戰爭對美國感到羞恥的自省,外表是男性的戰爭,內在卻由女性承接,進一步寫出男女於戰爭中的位置,畫龍點睛般的論述,這是 94 年版本未見的。葛瑞塔潔薇也懂得嘲諷與幽默,在創作者與評論者間做出詼諧的互動關係(喬與教授的爭執),似乎大聲疾呼地「警告」這些自以為是的書(影)評人,更拿勃朗特三姐妹下手(知名英國文學三姐妹),這些都是葛瑞塔潔薇在沈重之餘的輕鬆之筆。
最後,當 94 年版和原著小說的結尾都是喬與教授結婚,在傘下相擁、熱吻的互訂終生作為圓滿結局,葛瑞塔潔薇的《她們》顯然不同意此走向,特地將這段結局做出巧妙改編,以虛構小說(Fiction)的意象與現實做出區隔,標新立異地讓喬在書中互許終身,自己則持續於現實生活獨走,此更動既滿足了書迷,同時充滿喬的人設風骨,更以原著作著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終生未婚呼應喬的狀態。
而喬重返出版社,與主編攻防,這時的喬已無生澀與稚嫩,游刃有餘的在出版社將馬區家的故事完整收束,而片頭男性的權力支配,片尾女性的拍板叫陣,遙相呼應男女地位從絕對的「上與下」逐漸轉換成「平等周旋」,此時此刻的喬,在生命的積累中,已然長成屬於她的特有樣貌。
不管喬是否為了銷量同意主編將結尾修改成符合時代的「完美結局」(結婚),喬都已做出溫柔的妥協,當時喬在貝絲死亡後感受「渴望被愛」的那份「寂寞」,正是影片最後的反思,葛瑞塔潔薇並非一味執拗地否定「婚姻」(也利用姑姑、梅格的價值觀平衡了喬),經歷過「寂寞」、「被愛」、「愛人」的洗滌,反而能精確地知道箇中差異(正如同媽媽問喬是否愛羅禮),並做出選擇。可以想見喬的未來,對於愛情有了主見,不再只是附屬男性或隨波逐流於時代底下。
對於葛瑞塔潔薇而言,或許生活並非永遠只有愛情與婚姻、家庭和孩子,葛瑞塔潔薇橫跨幾世紀譜寫出心中的小婦人,不卑不亢地告訴女性能害怕、能退縮,但也請保持果敢與溫柔,抓住榮光與財富,無論童年或成年,不斷與自我對話、她人共處,希冀最終能走出一條屬於「她們」的康莊大道。
《她們》能在 #Netflix 、#myVideo 等串流平台觀賞。
「台灣荏原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心得] 面試心得(荏原/力晶/科磊/乾坤) - 精華區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台灣荏原精密股份有限公司ptt的推薦,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心得] 面試心得(乾坤/正新/台灣荏原/Lam/)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請益] ebara台灣荏原- tech_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請益] ebara台灣荏原PTT推薦- 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關於台灣荏原精密公司福利制度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亞洲] 日本荏原製作所誠徵技術人才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台灣荏原評價 在 Ebara台灣荏原電產 的評價
台灣荏原評價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是什麼讓你的50年老酒如此好喝?-財訊第627期
前些時候-就在部桃群聚感染尚未爆發、疫情還不是那麼緊張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場餐酒會活動,現場媒體、達人和品牌全都是老朋友,兩道菜後,很自然的端起酒杯四處遊走聊天抬槓。一位我十分敬重,也是台灣最資深的品牌大使,基於教導晚輩的愛護立場,苦口婆心的一再「大聲」告訴我:「威士忌是要用心去感受、去欣賞的,不要用腦袋去分析」,我敬受教誨,連番認錯,舉杯齊眉一飲而盡。
其實我並非情急之下的塘塞,我完全贊同威士忌的美好如果不能用心去感受,大概就只剩下酒精而已。不過在那一瞬間,我稍微擴大解釋了所謂的「心」,可不只嗅覺與味覺而已,喝酒的環境與人所共同塑造的氛圍,全都是用心的範圍。酒對環境不對,或環境對了而酒不對,都無法達到醺陶陶的境界。什麼是酒對環境不對?例如聲光宴飲場合,手中美酒受到食物影響,便難以體會杯中物醞釀的荏苒時光。而什麼又是環境對了而酒不對?凜然冬夜一燭燈火,翻遍家中僅存冰涼的啤酒,可能淒寒意起,更添孤寂。
所以影響酒中風味的因素絕對不是只有嗅覺與味覺。假設,當我們有機會端起一杯五十年老酒,理智基本上斷線,只想一頭埋入杯中去好好享受。但且慢,這裡的「五十年」是極度誘惑的關鍵字眼,若加上琥珀色的酒液、晶瑩剔透的水晶杯和主持人娓娓道來的歷史掌故,視覺、聽覺或手指尖端傳來酒杯的觸覺,立即在我們大腦聯合運作,甚至嗅覺與味覺尚未發揮作用之前,已經先為這杯酒刻上「珍稀而美」的標籤,以致入口後,讚嘆與吁訝齊飛,笑顏共辭藻一色。
沒有對錯,我們的大腦就是這麼容易受導引,或欺瞞,以致各大國際烈酒競賽,通常會將不同酒齡、不同區域(國家或地區)的酒款分開評比,原因在於,假如美感的體驗是如此主觀,又如此受制於外在條件,不如先行區分以示公平。相對於分類競賽,我獨鍾酒齡、桶型、地域、風味屬性全數被打破的「麥芽狂人大賽」,無論是四十年的波本桶或無年分的初填雪莉桶、台灣的重泥煤與印度的風味桶,都在相同的基準下較勁,而所謂的基準,則是評審們毫無頭緒、完全盲飲的情況,取其感官的平均,每位評審都擁有相同的權重,答案公開前沒有人知道自己喝的酒款是什麼。
由於外部條件多半與售價相關,而售價又會干擾品飲評價,所以消費者通常會要求知道自己喝的是什麼,包括酒廠、酒齡、酒精度及/或橡木桶處理,反而需要用心感受的風味不在其中。調酒師呢?他們必須時常品評從剛蒸餾出來的新酒到熟陳數十年的老酒,該如何杜絕條件的影響?
格蘭菲迪的首席調酒師布萊恩金斯曼曾說,他的日常工作分為兩大塊,其一是品質管控,眼前的樣品只有「是」與「否」兩個答案,合乎標準為「是」,出乎尋常則「否」,不需要灌入任何個人情感。但是調製酒款時,由於作品將在未來與消費者連結,因此有其生命意義。調製完成後,他會花長時間做多次品飲,將每一次品飲的心得記錄下來,而紀錄使用的詞彙也將斟酌再三,以便與消費者溝通。
不過這裡又衍生出新的議題:面對生長環境不同、飲食文化各異的消費者,如何選用他們聽得懂的語彙來傳達、觸發個人的感動?這個複雜難解的議題,不惟調酒師需要思考,更是品牌大使時常面臨的課題。大摩的首席調酒師理查派特森回憶,當他剛入行時,只懂得使用如輕、中、重的酒體搭配高雅、圓潤或強壯等形容詞來描述酒款,而後才慢慢學會更精確的語言,例如柑橘味,如果能描述甜美的果實或略顯苦澀的果皮,才能讓消費者更深入領略。
在理性分析下,所謂的「用心感受」應該包含來自視覺、聽覺和觸覺的資訊,以及嗅覺、味覺的體驗,最終化作無以言喻的享受。至於為什麼五十年老酒這麼好喝?我何等幸運,最近一次品嚐到的老酒是不可思議的麥卡倫五十二年,讓我只能用窘迫的辭藻記錄當下的感動。但清醒之後不免懷疑,「五十二」這個數字是否會產生先入為主影響?老實說,不可能沒有,即便我自信可以跳脫大多數的外在條件,但誰知道呢?我的大腦很可能欺瞞我。只是若非身為品飲撰述人,我寧可單純的享受,不必去分辨風味,再用我有限的文字能力描繪風情。
台灣荏原評價 在 [心得] 面試心得(乾坤/正新/台灣荏原/Lam/) -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
[心得] 面試心得(乾坤/正新/台灣荏原/Lam/) ... 接下來會介紹這份工作的內容因為是儲備幹部,所以在台灣學習一段時間後會去中國的工廠實習訓練結束後 ... ... <看更多>
台灣荏原評價 在 [請益] ebara台灣荏原- tech_job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本人117理工碩畢,最近收到台灣荏原的面試邀請,新竹湖口廠,請問有大大知道近期公司的待遇、福利、風氣如何嗎,感謝。 補充:面管理師職位--. ... <看更多>
台灣荏原評價 在 [心得] 面試心得(荏原/力晶/科磊/乾坤) - 精華區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手機排版請見諒,
大家好,面試之旅(燒錢之旅)進行到一半,趁記憶猶新先來分享一下弱弱的心得,無法
像版上強者offer拿滿手。
對細節有興趣的版友可以站內信。也謝謝版友熱心提供資訊及打氣,讓我更有勇氣去嘗試
更多可能性。
總共面試了:科磊(應用製程)、台積電(12B蝕刻製程)、台灣積水化學(技術支援)
、台灣荏原精密(半導體製程)、力晶(薄膜製程)、台灣双日(業務)、亞太三井化學
(技術支援)、日本Disco(技術支援)、迪思科高科技(應用製程)、乾坤(金屬材料
開發)
之後再補上剩餘的心得~
-----
台灣荏原精密-半導體製程工程師
電話接到HR面試通知,雖然是日商,但這家面試只需一次而已,面試地點在竹科漢民辦公
室,一進去先換證然後自行和面試官聯絡,面試官有兩位分別是協理、技術經理,他們用
中文問,我全程必須用日文回答(包含後面提問也是)。主管表示這個職位需要良好的日
文能力,因為同樣職務的只有一位日籍製程,工作上中英日文都會用到。Training 在湖
口工廠進行,依個人狀況2-3個月,之後需要值班和on call,會在桃園新竹兩地跑,也可
能需要到台南支援。主管也表示三個月試用期若沒通過會辭退你,現在會有這個缺就是因
為前一個人試用期沒過。主管詳細介紹了薪資福利制度和工作內容外,也一再強調這個工
作需大量外勤,自己比較不能掌控時間安排,想要在這產業出人頭地、升官就必須犧牲一
些東西,比如說家庭。
除了自介、履歷上的資訊確認,還被問了以下的問題
1.為什麼想進日商而不是美商歐商?為什麼想學日文?
2.對這個職位了解多少?
3.為什麼想轉職?
4.如果結婚有家庭後,對於工作有任何規劃嗎?要怎麼取捨?
5.為什麼想進這個產業?對未來發展有何看法?
6.抗壓性如何?能夠忍受被客戶刁難及羞辱嗎?
7.你能接受較不規律的工作時間及私人時間嗎?
面試大約一個半小時,無論是否錄取三星期內都會通知結果,等待中。
------
美商科磊-應用製程工程師(新竹)
HR先在電話中了解求職現況還有初步英文對談,就約一星期後面試,一面是英文筆試(情
境選擇題、中英論述題,如同版上資訊)和五人團體面試。寫完筆試題目後移動到小會議
室內進行團面,面試官有六位,由HR主持整個流程:五人輪流英文自介—>面試官針對履
歷和自介問我們問題—>面試官輪流介紹該部門負責機台、工作內容、訓練過程—>分成兩
組考量測相關的情境題(這部分沒有標準答案,面試官非常仔細觀察和同伴的討論過程、
思考、合作能力)—>主管們分享工作經驗—>瞭解我們的工作地點意願就結束,總共約三
個半小時
因為是團體面試而且是面試之旅的首家,我自認表現不太好,當下也蠻緊張的,聽完其他
應徵者的學經歷後更覺得自己不可能通過一面,因為大家表現優劣程度是明顯擺在眼前的
。若有二面會在兩星期內通知,果然一星期後感謝函get...
-----
力晶-薄膜製程工程師
換證進去後自行到測驗教室考英文和適性測驗,面試官先讓我自我介紹並問了一些問題
1.為什麼選擇半導體產業?
2.為什麼選擇力晶?
3.為什麼想當製程?
4.你對半導體製程技術了解多少?
然後主管簡單介紹了職務內容,這個職缺屬量產單位,有時也需要直接面對客戶,中英文
都會用到,需要輪流小夜及六日值班。主管表示態度很重要,尤其是有時覺得新人不知道
是聽不懂前輩教的,還是沒有用心去記,讓他感到蠻困擾的。中間主管接了好幾次電話而
中斷談話,而且看起來對我的論文、履歷、前職沒有什麼太大興趣,因為沒有被問到相關
問題,整個過程約三十分鐘結束。
接著就人資面試,人資問的問題比用人主管多,針對履歷上的資訊一一確認,還問我有沒
有興趣往業務人員發展XD
兩星期內會通知是否錄取,口頭offer get。
-----
乾坤-金屬材料開發工程師
這個職缺非主動投遞履歷,接到HR電話通知面試後,要先做線上適性測驗,並準備面試簡
報回傳。因為使用的是相似的金屬材料,主管對我的論文非常有興趣,問了很多延伸的問
題,因為畢業已久,所以面試前有先仔細回憶整個實驗細節,不過答的不是很順,尤其是
應用面的問題。主管特別重視問題解決能力、思考邏輯、分析手法,面試過程中也提出幾
個情境題考我。主管表示此職位肩負重任,因為要搶攻晶片電阻市場。這個組織剛成立不
久,未來可能會再調整,此職缺需要面對客戶、編輯文件建立規範之類的事務,因此非純
研發(真正的研發為另一個team,會有合作關係)。
接著就人資面試,詢問了轉職動機、為什麼選擇乾坤,期望薪資。
面試後兩個星期會通知結果,快兩星期了我猜應該是無聲卡。
謝謝大家觀看,手機排版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49.1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43421776.A.72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