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使用的產品不用錢,那你就是該項產品」
#然後諷刺的是我們從臉書上看到這篇文章
我發現自己真的已經是老骨頭了
每年iPhone發表會要熬夜直播口譯之外
我好像真的不太會熬夜到曙光了
但昨天有一場重量級的美國國會聽證會
科技圈四大巨頭都被請去「解釋」
先說明一下背景
這場聽證會由美國眾議院司法反壟斷小組委員會舉辦
主席是民主黨的 David Cicilline
Sundar Pichai (Google)、Tim Cook(Apple)、Jeff Bezos (Amazon)與 Mark Zuckerberg (Facebook) 四位執行長都被傳喚了
我相信理想主義份子對這四間公司有很多不滿
像是他們在收集、處理、銷售用戶資料的過程很不透明
侵犯隱私、影響使用者得到全方面知識或資訊的權利、還有削弱民主的力量
不過這是「反壟斷小組委員會」
所以聽證會的主題是「壟斷行為」
像是Google是不是壟斷了網路搜尋、網路廣告
Amazon是不是壟斷了電子商務
Facebook是不是已經壟斷了網路社交
Apple是不是壟斷了iOS app市場
比較厲害、恐怖、精采的是眾議院為了這場聽證會
進行了近兩年的反托拉斯調查,並搜集到超過 130 萬份的調查檔案
各種電子郵件、即時對話、和申訴電話錄音都有
被朗讀出來的時候真的是有點可怕「我們公司就像糖果店啊,用戶個資你要拿多少有多少」
我服務的義工組織 Girls in Tech TW 最近才剛開始和區塊鏈科技公司 Bitmark合作推出英文網路廣播Hope in Crisis,其中我們就花了不少時間來討論新科技、黑科技吃掉了多少基本權利,像是隱私權、擁有個人數據的權利、管理個人數據的權利、銷燬個人數據的權利
我對這場聽證會的期望非常複雜
一來是我真的希望有人可以好好修理一下這些拿我們個資和注意力和零碎時間去營利的科技公司
但是我也覺得要在短時間內看到變化沒那麼容易,有點悲觀
科技史中上一次有這麼大規模的調查是22年前,參議院槓上微軟
當時微軟系統壟斷軟體市場我想這個沒話說吧
我那個年代幾乎校園圖書館和計算機中心裡都是微軟的
所有人都是摸著word, powerpoint, excel長大的
大學用Mac是一件很叛逆的事情(還不潮呢,那時候)
(Linux是邊緣人吧)
我不想透漏年齡,但那時候只有古亭附近的一個蘋果先生還是馬克先生可以諮詢、求教
大概要到Sex and the City裡面凱莉用Mac寫專欄
我的生活圈才多了一點點Mac的存在感
然後我那年代的人第一個Apple產品幾乎都是iPod,不是麥金塔作業系統
所以微軟壟斷軟體市場那是肯定的
聽證會結束之後,美國司法部就向微軟正式提告了
這場法律戰打了很久,本來判微軟要分成兩個事業體,結果微軟上訴
最後微軟和美國政府和解,並同意改變作法
這場官司還是對微軟和比爾蓋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比爾蓋茲因此提早退休,而且後來說微軟沒有順利發展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事業也是因為這樁訴訟
當時坐陪的還有Dell CEO Michael Dell, Sun Microsystems Chairman Scott McNealy, and Netscape CEO Jim Barksdale
太年輕的讀者可能不曉得微軟的瀏覽器IE當時並不是最熱門的
那時候第一名的瀏覽器是Netscape推出的Navigator
所以微軟和Netscape是競爭對手,一起被調查
但Netscape CEO Jim Barksdale在聽證會說「這不是我們兩間公司間的糾紛,而是任何產業裡面如果有個企業壟斷、獨大,就會扼殺產業裡的競爭。」
這句話超重要
22年後的今天,很多議員都延續了這個精神
認為四大科技公司扼殺了產業裡的競爭,進而扼殺了創新
像Facebook買了Instagram, Whatsapp和其他公司
現在做社群的新創公司,如果有任何一點顛覆或取代Facebook的可能,就會被買下來,從此被凍結或是加入Facebook演算法家族
或是科技圈太多人控訴Amazon說,他們只要做點成績,Amazon就會來「聊聊投資機會」既然是投資人就可以合理要求內部資訊,或是邀請這些新公司把資料全部都放到AWS上,然後過不久Amazon就推出了相仿的產品或服務
聽證會主席開宗明義先把這四大之所以被請來的原因點清楚
Amazon是美國最大的電商平台,全美70%的電商業務都在Amazon上進行,而且Amazon跨足許多產業,包括雲端服務、物流、影音等等
Amazon的年收是1.5兆美元,比Walmart, eBay, Etsy, Salesforce加起來還多
Apple則主宰了智慧型手機市場,全美用iPhone的人就破億了。除了賣手機,Apple還賣App, 提供金流服務、遊戲、影音媒體
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網路社交服務提供商,賣的是網路廣告,儘管之前有劍橋事件和天價罰款,但Facebook根本沒放在眼裡,(主席有搖頭一下)繼續用個資賺大錢,去年就賺了180億美元
Google是全球最大網路搜尋引擎,全世界90%以上的搜尋都在Google進行,最主要的六大產品(Chrome, Gmail, YouTube等)合計擁有十億用戶
COVID-19會讓這些公司愈來愈壯大,因為大家隔離的時候都要倚賴電商和網路活動,這些公司各自有數億用戶,他們任何一個舉動都會影響我們每個人。
我真希望新聞做成頭條啊,大家都應該知道「免費的最貴」
當我們可以免費地在Facebook上面得到娛樂或靠北取暖的時候
我們的個資和人類最重要的專注力都被賤賣了
賣給誰呢?退一萬步來說,我覺得賣給美妝保養、親子玩具的廠商讓我成天腦波很弱地一直亂買都沒關係了
最可怕的是賣給帶風向的陣營啊
民主是一個非常非常脆弱的制度
民主並不完美,民主很稚嫩,人類才剛發展不久而已
民主和民粹真的就是一線之間
分享資訊和接受洗腦也真的就是在幾次滑手機的差異而已
嗯……我熬夜到快四點,終於體力不支
精采嗎?我覺得很遺憾
因為四大巨頭都知道每位議員的時間很有限
所以他們都準備了說帖,被問到任何尖銳的問題就唸稿耗時間
譬如說Japayal議員問Amazon一個很好的問題:Amazon是平台,讓大家都可以去賣東西,可是Amazon也自己賣。收集用戶資料以後自己拿來用,這樣對你的競爭對手不公平。
譬如說我在Amazon上面向某個嬰兒用品店買尿布
結果Amazon取得我的用戶資料,算算尿布快用完了
就提醒我要補貨,帶我去買Amazon自己賣的尿布
這時候那間嬰兒用品店不就只是帶路雞嗎?
「這公平嗎?」
然後Bezos就開始念經(我是說唸稿)說Amazon致力於提供網路銷售服務,從20年前開始就讓多少小生意踏上網路銷售之路吧啦吧啦
我聽到的幾乎每個議員都要對麥克風說「我只有五分鐘,請你回答『公平嗎?』」
22年過去了,現在的議員都很直接,不太給四大時間來闡述官方說法的
然後有個共和黨議員問Pichai說「Google會不會開發一些幫助拜登當選的功能?」
這問題我很訝異Pichai沒有直球對決
他也是念經「Google致力於提供使用者最便利的服務,協助使用者找到他們需要的資訊……我們沒有偏袒……」
逼得議員問了三次「會不會?」「你說會不會就好!」「會還是不會?」
然後Pichai說「我們不會發展任何偏袒特定黨派的演算法」
議員的時間用完咯,結束這回合
Facebook的問題我也挺喜歡
議員問「你們2004年推出的時候競爭對手很多吧」
Zuckerberg:「現在也很多哦」
議員沒理他:「那時候有MySpace等等」他列了四五個,我真的都不記得了「現在這些公司都不見了」
Zuckerberg:「但多了很多新對手」
議員直接說:「好,關於你們面對多少競爭這件事情我們沒有共識。」
就也不要問他了
愈後面上場的議員愈知道
問他們問題,只是給他們時間唸官方說法
就乾脆把時間留給自己來控訴這些公司
如果你關心自己的科技權
如果你對public speaking有興趣
這場聽證會都非常值得花時間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共識演算法英文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奧斯卡終極預測 全數24獎逐項解析】
又到了一年一度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前夕,今年的獎季特別縮短,導致許多電影口碑沒有太多時間發酵,也壓縮了各個前哨獎項的頒獎間隔,於是可以看到從金球到工會獎,再到英國影藝學院獎,有許多獎項都是如出一轍的,也讓奧斯卡的可預測性,似乎少了些許看頭。然而,美國影藝學院的8469 名會員,終究是與影評和工會的口味有所區隔,每年依然會爆出預期之外的得獎者。本篇將試圖耙梳自秋季影展以降的獎季發展趨勢,盤點各作品的聲勢和前哨獎積分榜,找出一個最可以自圓其說的預測模式。
今年總共有53 部長短片入圍奧斯卡,除了《另類神父代理人》(入圍最佳國際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入圍最佳女配角)、《St. Louis Superman》(入圍最佳紀錄短片),和《親愛的莎瑪》(入圍最佳紀錄片)之外,筆者均已全數觀賞完畢(是的,連《黑魔女2》我都找來看了)。然而,投票會員可不見得均有看過作品就投票,因此,永遠要記得的原則是:奧斯卡得獎的作品,不代表是品質最高的作品。
通常,要入圍是靠實力(由各部門的專業同儕票選而出),要得獎則靠機運(除了作品本身實力,作品的發行和行銷、影人的公關和前哨獎的得獎感言等,都會納入考量)。但不管如何,今年第 92 屆奧斯卡的入圍名單除了少數遺珠(《鏗鏘玫瑰》的歌曲、《我們》的女主角、《我叫多麥特》的服裝設計、《星際救援》的視覺特效等),大致上仍是水準齊一,不管最終獎落誰家,相信都足以服人。
今年的典禮延續了去年的「無主持人」設定,也找來了新科葛來美大滿貫得主 Billie Eilish 和十個國際版的 Elsa 來演唱,相信仍是精彩可期。特別可貴的是,今年入圍的影片大部分都已在台灣上映,一般觀眾的參與度應該更甚以往。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有半數以上在美國票房達一億美金以上,想想前年奧斯卡還曾經拋出新增「最佳大眾影片」獎項(Best Popular Film)的想法,時至如今已顯得如此不合時宜。但影藝學院和奧斯卡獎每年都持續在變化,甫上任的奧斯卡主席是一名選角指導,相信過不久後就會追隨英國影藝學院的腳步,增設「最佳選角」獎項,另外也耳聞「最佳音效」和「最佳混音」將合併為一獎。
話不多說,馬上進入 24 個獎項的逐項分析與預測,同時附上私心名單(不一定有入圍奧斯卡)。
-
▍最佳影片
▲預測:《1917》
▲私心:《兔嘲男孩》
最佳影片是最難預測的獎項,因為他是唯一跟其他獎項採取不同計票方式的獎項。所有其他獎項皆採用簡單多數決,而最佳影片則是請投票會員依喜好排序九部作品,並透過加權和重新配票等演算法,最終由一個一致獲得最大共識的影片脫穎而出。因此,在思考最佳影片得主時,與其「僅有部分人士強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均一定程度的欣賞」。在這樣的脈絡下,評價偏向兩極的《愛爾蘭人》和《小丑》可以優先剔除,再來則是聲浪較微弱的《賽道狂人》、《她們》和《婚姻故事》。《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熱度有點太早就封頂,導致獎季後段有點欲振乏力,反而是《兔嘲男孩》備受工會力挺,也許業界的支持會讓他殺出重圍。
但最終這個獎是《1917》與《寄生上流》之爭。《寄生上流》是這個獎季的奇蹟,以一個外國影片之姿,連闖各大獎,甚至拿下演員工會獎的頭獎。而《1917》則是獎季後段短時間內衝上來的強棒,接連拿下導演工會、製片工會、金球獎、影評人之選、英國影藝學院獎等首獎,勢不可擋。誠然《寄生上流》在好萊塢的支持度是高的,但若是《羅馬》都無法擊敗《幸福綠皮書》,最終我只能比較保守地預測會由《1917》勝出,這個結果也符合唯一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採取相同計票方式的製片工會獎結果。
《1917》的弱點是它沒有入圍演技類獎項或剪輯獎,但這個可以由片型和一鏡到底的敘事來解套(獲得最佳影片的《鳥人》也沒入圍剪輯)。至於工會獎沒能入圍?那也是因為《1917》選擇壓到年底上映,許多工會根本來不及看。《1917》是一個標準的、奧斯卡一向喜愛的那種傳統電影,它是一部符合老白男口味的戰爭史詩,也傳遞了正向的宗旨,
《寄生上流》的致命傷是,已經有一個「最佳國際電影」獎項可以給它了,有些會員可能會覺得有必要給他兩座「最佳影片」嗎?同時它又是外語片,千萬別低估奧斯卡會員懶得看字幕的傲嬌程度。另外,《1917》的美國票房足足是《寄生上流》的四倍,因此在口碑熱度上,《1917》也佔了上風。綜合以上種種原因,以及奧斯卡近年保守的投票趨勢,《1917》會是最理所當然的得主。當然我也樂見《寄生上流》突破這個「外語天花板」,那將是一個具有劃時代象徵意義的重要時刻。
▍最佳導演
▲預測:Sam Mendes,《1917》
▲私心:奉俊昊,《寄生上流》
這個獎一向頒給最 flashy、最炫技、場面調度最困難的作品,因此《1917》的 Sam Mendes 是不二人選,也符合導演工會獎、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的前哨趨勢。但如果奉俊昊真的人氣那麼旺,要在此獎殺出重圍也不是不可能。
▍最佳男主角
▲預測:Joaquin Phoenix,《小丑》
▲私心:Adam Driver,《婚姻故事》
四個演員獎項基本上已經塵埃落定,沒什麼好說的了。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演員工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全都重疊,就是這四個人了。《小丑》儘管有些許負評,但瓦昆的演出是所有人一致推崇的,而且它也已經四次入圍奧斯卡了,這將是他的第一座小金人。
▍最佳女主角
▲預測:Renee Zellweger,《茱蒂》
▲私心:Lupita Nyong'o,《我們》
雖然《茱蒂》評價不盡理想,但憑藉著好萊塢對茱蒂嘉蘭和她所象徵的好萊塢黃金歲月的懷舊情懷,再加上芮妮本身精湛的演出,這個獎應該也不會有意外(連今天揭曉的獨立精神獎,都將影后頒給了她)。芮妮本身的星路坎坷也與茱蒂有所映照,繼《冷山》暌違 14 年後她終於強勢回歸,也算是功德圓滿。但話也不要說太死,去年 Glenn Close 也是因為《愛·妻》評價不好輸給了《真寵》的 Olivia Colman,因此《婚姻故事》的 Scarlett 和《她們》的 Saoirse 也都還有機會。
▍最佳男配角
▲預測:Brad Pitt,《從前有個好萊塢》
▲私心:Willem Dafoe,《燈塔》
這是整晚最沒意外的獎,布萊德彼特在這個獎季上顯得如此怡然自得(甚至公開宣稱自己不會跑獎季宣傳公關行程),每次得獎感言都幽默又魅力無窮,事實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極為強大的公關策略。但不管如何,布萊德彼特如好酒越沈越香,也終於即將迎來他的第一座演技奧斯卡,就算是作為一種生涯總結的嘉獎,也實至名歸。更何況,另外四名入圍者都已經拿過奧斯卡了,這次就讓給小布吧!
▍最佳女配角
▲預測:Laura Dern,《婚姻故事》
▲私心:Adèle Haenel, 《燃燒女子的畫像》
這大概是四個演員獎唯一比較可能爆冷的,Laura Dern 的演出確實相較其他入圍者顯得平面甚至卡通化。然而身為奧斯卡高層的 Laura Dern 有個極高的圈內人氣(看看獨立精神獎安排了合唱團歌詠她的名字就可略知一二了),而這也是他經營多年的演藝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再說,這也可能是《婚姻故事》的唯一代表獎項。
▍最佳原創劇本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鋒迴路轉》
《寄生上流》讓許多人眼睛為之一亮就是它新穎又原創到不行的故事。雖說《從前,有個好萊塢》在獎季前期拿下金球獎和影評人之選獎的劇本獎,但奉俊昊緊接著在編劇工會獎(塔倫提諾不具備入圍資格)和英國影藝學院獎接連摘獎,在氣勢上已然超車。塔倫提諾已經拿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我想這次應該可以拱手讓人了。
▍最佳改編劇本
▲預測:《兔嘲男孩》
▲私心:《她們》
影藝學院有可能因為補償心理,讓沒能入圍最佳導演的《她們》葛莉塔潔薇在這邊補一個劇本獎,然而雖說是「改編劇本」獎,奧斯卡仍喜歡獎勵最具原創性的改編,而這也是我認為《兔嘲男孩》會勝出的原因。顯然業界不若影評們對這部片那麼苛刻,在工會獎收穫頗豐,也拿到編劇工會獎和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不管《兔嘲男孩》或《她們》獲獎,一個是少數族裔(泰卡是紐西蘭原住民)、一個是女性,都有其政治正確的加分因素。而這兩部片同時也在爭「最佳服裝設計」獎,我認為誰拿了改編劇本獎,另一位就會拿到服裝設計獎。
▍最佳剪輯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愛爾蘭人》
大部分人預測《賽道狂人》,因為它是比較明顯剪輯、靠交叉快剪營造精彩賽車場面的片。然而我這邊要大膽一點預測《寄生上流》。原因是我認為《寄生上流》現在氣勢正旺,強勢問鼎最佳影片,而通常剪輯獎與最佳影片是連帶的。儘管最佳影片會因為排序式的計票方式而不利於《寄生上流》,但若真的大家這麼愛《寄生》的話,剪輯獎應該不是問題。而如果奧斯卡也愛《賽道狂人》的話,也許還有音效/混音獎可以補給它,不至於空手而歸。
▍最佳攝影
▲預測:《1917》
▲私心:《燃燒女子的畫像》
無須多言,兩個字:Roger Deakins。
▍最佳視效
▲預測:《1917》
▲私心:《星際救援》
視效基本上是跟著最佳影片在走,儘管《獅子王》全片用視效建立起來,但它不是最佳影片入圍者因此這邊受青睞的機率就低ㄧ些。而奧斯卡也顯然不愛漫威,過去沒有一部漫威電影拿下此獎,《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也沒有理由打破這個傳統。《愛爾蘭人》當然是來勢洶洶(可能也是這部片最有機會的獎項),但該片返老還童的特效還是反應比較兩極一些(成也特效、敗也特效),《1917》會是比較穩妥的預測。
▍最佳音效
▲預測:《1917》
▲私心:《賽道狂人》
沒有人搞得清楚最佳音效跟最佳混音的差別,就連奧斯卡會員也一樣,因此在入圍者多達四名重疊時,預測同一位得主是最聰明的作法。音效獎是《1917》跟《賽道狂人》之爭,但綜觀過去頒獎歷史,奧斯卡明顯偏好戰爭電影勝過賽車電影,《1917》又是比較強勢的最佳影片競逐者,要橫掃技術獎項是比較可能的。
▍最佳混音
▲預測:《1917》
▲私心:《火箭人》
同上。
▍最佳原創配樂
▲預測:《小丑》
▲私心:《我們》
奧斯卡不會放過「史上第四位,超過二十年來第一位女性作曲家獲頒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的機會。當《1917》橫掃英國影藝學院獎時,唯一掉獎的就是配樂。可憐的 Thomas Newman(入圍 15 次還未開胡)可能還得在等等,今年是屬於《小丑》冰島作曲家 Hildur Guðnadóttir 的。Hildur 接連在威尼斯影展、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作曲作詞工會獎、葛萊美獎、艾美獎等勢如破竹地擒獎,奧斯卡應該也不會例外。
▍最佳原創歌曲
▲預測:《火箭人》”(I’m Gonna) Love Me Again"
▲私心:《鏗鏘玫瑰》"Glasgow"
原本一直預期得主會是 《Harriet》的 “Stand Up" ,除了具有黑人/廢奴議題的政治正確分數,同時也會讓演藝圈新寵 Cynthia Erivo 成為最年輕的 EGOT (艾美-葛來美-奧斯卡-東尼)大滿貫得主。然而在金球獎頒給《火箭人》”(I’m Gonna) Love Me Again" 之後,艾爾頓強上台領獎時的感言中提到:「我與 Bernie Taupin(他長期的作詞合作夥伴)從未共同獲獎」,一席談話已足以讓氣勢翻盤。奧斯卡將會樂意成全此對作詞作曲人同台領獎,同時也作為補償《火箭人》的獎。
▍最佳美術設計
▲預測:《從前,有個好萊塢》
▲私心:《寄生上流》
雖然英國影藝學院將最佳美術設計頒給了《1917》,但我不禁在猜想那可能是英國幫力拱《1917》的結果,到了大西洋對岸未必該也會如此橫掃。《寄生上流》的房舍設計固然精彩,但奧斯卡一向偏好時代古裝劇的布景道具,而《從前,有個好萊塢》又是一個如此著重在「重建輝煌好萊塢」的作品,若氣勢沒有完全消逝的話,在這邊補一個獎是合理的。千萬別低估好萊塢人們的自戀程度。
▍最佳服裝設計
▲預測:《她們》
▲私心:《我叫多麥特》
影藝學院應該不至於讓《她們》空手而歸,若改編劇本給了《兔嘲男孩》,那服裝設計剛好可以作為補償。而且這部片的19世紀服裝也符合奧斯卡一向喜愛古裝的路線。
▍最佳妝髮設計
▲預測:《重磅腥聞》
▲私心:《火箭人》
儘管《重磅腥聞》反應兩極,但所有人都被當中角色的逼真度給嚇到了。對於福斯電視台熟悉的美國投票會員,更會投給這部以妝髮作為王牌的電影,更何況妝髮工會獎這邊也橫掃。對於電影中真實人物的熟悉度,同樣也有助於《茱蒂》,但那是比較久遠以前的事了。
▍最佳國際電影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燃燒女子的畫像》
這應該沒有懸念了,比較傳統的奧斯卡會員或許不認為《寄生上流》夠格擔任「最佳影片」,但要投給它「最佳國際電影」應該沒有什麼障礙。這也會是南韓首次入圍、首次得獎。
▍最佳動畫片
▲預測:《玩具總動員4》
▲私心:《玩具總動員4》
動畫片今年態勢較不明朗:金球獎和視效公會給了《大冒險家》、英國影藝學院和安妮獎給了《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但這部卻連金球獎都沒入圍),而原本的大熱門《冰雪奇緣2》則沒入圍。《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被視為大黑馬,但前陣子才被爆出 Netflix 為其員工買下了安妮獎的會費,安妮獎最終由《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緣故。《玩具總動員4》雖然要承擔續集劣勢,但已接連在製片工會、美術工會、混音公會、音效工會摘獎,且如果不想投給迪士尼的會員,將票分散給了《大冒險家》、《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和《隻手探險》,最終的得主應該仍會是較大眾的《玩具總動員4》。
▍最佳紀錄片
▲預測:《美國工廠》
▲私心:《阿波羅11號》
《大地蜜語》同時入圍紀錄片和國際電影,可能因此有分票風險,不見得是好事。《親愛的莎瑪》和《The Cave》都是講述敘利亞戰亂下慘絕人寰的故事,不但會互相分票,同時太悲的調性可能也不符合奧斯卡口味。《民主邊緣》或許正好切合了美國國內總統初選的時機點,但那部片是葡萄牙語,對一些人來說仍有障礙。而五部入圍者唯一一部英文發音的,就是《美國工廠》。不僅如此,《美國工廠》也與美中貿易戰的時勢貼和,而且又是歐巴馬總統的製片公司製作的(好萊塢愛死歐巴馬了)。《美國工廠》的導演之一也是一名正在對抗病魔的癌末病人,同情因素也有利於這部片摘獎(雖然這麼說好像不太好,但這就是獎季現實)。
▍最佳實境短片
▲預測:《The Neighbors' Window》
▲私心:《Brotherhood》
《Saria》太悲、《A Sister》跟《厄夜追緝令》太像;《The Neighbors' Window》是唯一比較輕盈,而且是英語發音的片,其講述的婚姻故事也較容易引起投票會員的共鳴。再者,該部片導演 Marshall Curry 已經四度以紀錄片入圍奧斯卡,在業界的知名度相對比較高。倒是真要論拍攝質感的話,《Brotherhood》是故事和畫面兼具的優秀作品,頒給這部也情有可原。
▍最佳動畫短片
▲預測:《Hairlove》
▲私心:《Daugher(Dcera)》
很想預測《Kitbull》,皮克斯製作,而且奧斯卡很愛把這個獎項頒給跟可愛動物有關的動畫。但《Hairlove》的討論度比較高,在計畫初期就成為 Kickstarter 集資網站有史以來最高募資的短片,背後也有許多黑人團體的支持。該片導演之一 Matthew A. Cherry 身為一位前美國足球專業球員,也已公開宣稱若得獎他將會將此獎獻給上個月不幸逝世的 NBA 球星 Kobe Bryant。Bryant 曾在2018 年以《親愛的籃球》獲頒同一個獎,《Hairlove》有望依循相同途徑獲獎。
▍最佳紀錄短片
▲預測:《Learning to Skateboard in a Warzone(If You’re a Girl)》
▲私心:《Walk Run Cha-Cha》
光看片名,《在戰區學習溜滑板(若你是一名女孩)》就贏了。這部片就跟去年得主《月事革命》一樣,講述艱困環境下,年輕女性團結自強的故事,奧斯卡最喜歡頒給這種有正面意涵又不會太沈重的片子了。
-
共識演算法英文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奧斯卡終極預測 全數24獎逐項解析】
又到了一年一度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前夕,今年的獎季特別縮短,導致許多電影口碑沒有太多時間發酵,也壓縮了各個前哨獎項的頒獎間隔,於是可以看到從金球到工會獎,再到英國影藝學院獎,有許多獎項都是如出一轍的,也讓奧斯卡的可預測性,似乎少了些許看頭。然而,美國影藝學院的8469 名會員,終究是與影評和工會的口味有所區隔,每年依然會爆出預期之外的得獎者。本篇將試圖耙梳自秋季影展以降的獎季發展趨勢,盤點各作品的聲勢和前哨獎積分榜,找出一個最可以自圓其說的預測模式。
今年總共有53 部長短片入圍奧斯卡,除了《另類神父代理人》(入圍最佳國際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入圍最佳女配角)、《St. Louis Superman》(入圍最佳紀錄短片),和《親愛的莎瑪》(入圍最佳紀錄片)之外,筆者均已全數觀賞完畢(是的,連《黑魔女2》我都找來看了)。然而,投票會員可不見得均有看過作品就投票,因此,永遠要記得的原則是:奧斯卡得獎的作品,不代表是品質最高的作品。
通常,要入圍是靠實力(由各部門的專業同儕票選而出),要得獎則靠機運(除了作品本身實力,作品的發行和行銷、影人的公關和前哨獎的得獎感言等,都會納入考量)。但不管如何,今年第 92 屆奧斯卡的入圍名單除了少數遺珠(《鏗鏘玫瑰》的歌曲、《我們》的女主角、《我叫多麥特》的服裝設計、《星際救援》的視覺特效等),大致上仍是水準齊一,不管最終獎落誰家,相信都足以服人。
今年的典禮延續了去年的「無主持人」設定,也找來了新科葛來美大滿貫得主 Billie Eilish 和十個國際版的 Elsa 來演唱,相信仍是精彩可期。特別可貴的是,今年入圍的影片大部分都已在台灣上映,一般觀眾的參與度應該更甚以往。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有半數以上在美國票房達一億美金以上,想想前年奧斯卡還曾經拋出新增「最佳大眾影片」獎項(Best Popular Film)的想法,時至如今已顯得如此不合時宜。但影藝學院和奧斯卡獎每年都持續在變化,甫上任的奧斯卡主席是一名選角指導,相信過不久後就會追隨英國影藝學院的腳步,增設「最佳選角」獎項,另外也耳聞「最佳音效」和「最佳混音」將合併為一獎。
話不多說,馬上進入 24 個獎項的逐項分析與預測,同時附上私心名單(不一定有入圍奧斯卡)。
-
▍最佳影片
▲預測:《1917》
▲私心:《兔嘲男孩》
最佳影片是最難預測的獎項,因為他是唯一跟其他獎項採取不同計票方式的獎項。所有其他獎項皆採用簡單多數決,而最佳影片則是請投票會員依喜好排序九部作品,並透過加權和重新配票等演算法,最終由一個一致獲得最大共識的影片脫穎而出。因此,在思考最佳影片得主時,與其「僅有部分人士強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均一定程度的欣賞」。在這樣的脈絡下,評價偏向兩極的《愛爾蘭人》和《小丑》可以優先剔除,再來則是聲浪較微弱的《賽道狂人》、《她們》和《婚姻故事》。《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熱度有點太早就封頂,導致獎季後段有點欲振乏力,反而是《兔嘲男孩》備受工會力挺,也許業界的支持會讓他殺出重圍。
但最終這個獎是《1917》與《寄生上流》之爭。《寄生上流》是這個獎季的奇蹟,以一個外國影片之姿,連闖各大獎,甚至拿下演員工會獎的頭獎。而《1917》則是獎季後段短時間內衝上來的強棒,接連拿下導演工會、製片工會、金球獎、影評人之選、英國影藝學院獎等首獎,勢不可擋。誠然《寄生上流》在好萊塢的支持度是高的,但若是《羅馬》都無法擊敗《幸福綠皮書》,最終我只能比較保守地預測會由《1917》勝出,這個結果也符合唯一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採取相同計票方式的製片工會獎結果。
《1917》的弱點是它沒有入圍演技類獎項或剪輯獎,但這個可以由片型和一鏡到底的敘事來解套(獲得最佳影片的《鳥人》也沒入圍剪輯)。至於工會獎沒能入圍?那也是因為《1917》選擇壓到年底上映,許多工會根本來不及看。《1917》是一個標準的、奧斯卡一向喜愛的那種傳統電影,它是一部符合老白男口味的戰爭史詩,也傳遞了正向的宗旨,
《寄生上流》的致命傷是,已經有一個「最佳國際電影」獎項可以給它了,有些會員可能會覺得有必要給他兩座「最佳影片」嗎?同時它又是外語片,千萬別低估奧斯卡會員懶得看字幕的傲嬌程度。另外,《1917》的美國票房足足是《寄生上流》的四倍,因此在口碑熱度上,《1917》也佔了上風。綜合以上種種原因,以及奧斯卡近年保守的投票趨勢,《1917》會是最理所當然的得主。當然我也樂見《寄生上流》突破這個「外語天花板」,那將是一個具有劃時代象徵意義的重要時刻。
▍最佳導演
▲預測:Sam Mendes,《1917》
▲私心:奉俊昊,《寄生上流》
這個獎一向頒給最 flashy、最炫技、場面調度最困難的作品,因此《1917》的 Sam Mendes 是不二人選,也符合導演工會獎、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的前哨趨勢。但如果奉俊昊真的人氣那麼旺,要在此獎殺出重圍也不是不可能。
▍最佳男主角
▲預測:Joaquin Phoenix,《小丑》
▲私心:Adam Driver,《婚姻故事》
四個演員獎項基本上已經塵埃落定,沒什麼好說的了。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演員工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全都重疊,就是這四個人了。《小丑》儘管有些許負評,但瓦昆的演出是所有人一致推崇的,而且它也已經四次入圍奧斯卡了,這將是他的第一座小金人。
▍最佳女主角
▲預測:Renee Zellweger,《茱蒂》
▲私心:Lupita Nyong'o,《我們》
雖然《茱蒂》評價不盡理想,但憑藉著好萊塢對茱蒂嘉蘭和她所象徵的好萊塢黃金歲月的懷舊情懷,再加上芮妮本身精湛的演出,這個獎應該也不會有意外(連今天揭曉的獨立精神獎,都將影后頒給了她)。芮妮本身的星路坎坷也與茱蒂有所映照,繼《冷山》暌違 14 年後她終於強勢回歸,也算是功德圓滿。但話也不要說太死,去年 Glenn Close 也是因為《愛·妻》評價不好輸給了《真寵》的 Olivia Colman,因此《婚姻故事》的 Scarlett 和《她們》的 Saoirse 也都還有機會。
▍最佳男配角
▲預測:Brad Pitt,《從前有個好萊塢》
▲私心:Willem Dafoe,《燈塔》
這是整晚最沒意外的獎,布萊德彼特在這個獎季上顯得如此怡然自得(甚至公開宣稱自己不會跑獎季宣傳公關行程),每次得獎感言都幽默又魅力無窮,事實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極為強大的公關策略。但不管如何,布萊德彼特如好酒越沈越香,也終於即將迎來他的第一座演技奧斯卡,就算是作為一種生涯總結的嘉獎,也實至名歸。更何況,另外四名入圍者都已經拿過奧斯卡了,這次就讓給小布吧!
▍最佳女配角
▲預測:Laura Dern,《婚姻故事》
▲私心:Adèle Haenel, 《燃燒女子的畫像》
這大概是四個演員獎唯一比較可能爆冷的,Laura Dern 的演出確實相較其他入圍者顯得平面甚至卡通化。然而身為奧斯卡高層的 Laura Dern 有個極高的圈內人氣(看看獨立精神獎安排了合唱團歌詠她的名字就可略知一二了),而這也是他經營多年的演藝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再說,這也可能是《婚姻故事》的唯一代表獎項。
▍最佳原創劇本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鋒迴路轉》
《寄生上流》讓許多人眼睛為之一亮就是它新穎又原創到不行的故事。雖說《從前,有個好萊塢》在獎季前期拿下金球獎和影評人之選獎的劇本獎,但奉俊昊緊接著在編劇工會獎(塔倫提諾不具備入圍資格)和英國影藝學院獎接連摘獎,在氣勢上已然超車。塔倫提諾已經拿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我想這次應該可以拱手讓人了。
▍最佳改編劇本
▲預測:《兔嘲男孩》
▲私心:《她們》
影藝學院有可能因為補償心理,讓沒能入圍最佳導演的《她們》葛莉塔潔薇在這邊補一個劇本獎,然而雖說是「改編劇本」獎,奧斯卡仍喜歡獎勵最具原創性的改編,而這也是我認為《兔嘲男孩》會勝出的原因。顯然業界不若影評們對這部片那麼苛刻,在工會獎收穫頗豐,也拿到編劇工會獎和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不管《兔嘲男孩》或《她們》獲獎,一個是少數族裔(泰卡是紐西蘭原住民)、一個是女性,都有其政治正確的加分因素。而這兩部片同時也在爭「最佳服裝設計」獎,我認為誰拿了改編劇本獎,另一位就會拿到服裝設計獎。
▍最佳剪輯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愛爾蘭人》
大部分人預測《賽道狂人》,因為它是比較明顯剪輯、靠交叉快剪營造精彩賽車場面的片。然而我這邊要大膽一點預測《寄生上流》。原因是我認為《寄生上流》現在氣勢正旺,強勢問鼎最佳影片,而通常剪輯獎與最佳影片是連帶的。儘管最佳影片會因為排序式的計票方式而不利於《寄生上流》,但若真的大家這麼愛《寄生》的話,剪輯獎應該不是問題。而如果奧斯卡也愛《賽道狂人》的話,也許還有音效/混音獎可以補給它,不至於空手而歸。
▍最佳攝影
▲預測:《1917》
▲私心:《燃燒女子的畫像》
無須多言,兩個字:Roger Deakins。
▍最佳視效
▲預測:《1917》
▲私心:《星際救援》
視效基本上是跟著最佳影片在走,儘管《獅子王》全片用視效建立起來,但它不是最佳影片入圍者因此這邊受青睞的機率就低ㄧ些。而奧斯卡也顯然不愛漫威,過去沒有一部漫威電影拿下此獎,《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也沒有理由打破這個傳統。《愛爾蘭人》當然是來勢洶洶(可能也是這部片最有機會的獎項),但該片返老還童的特效還是反應比較兩極一些(成也特效、敗也特效),《1917》會是比較穩妥的預測。
▍最佳音效
▲預測:《1917》
▲私心:《賽道狂人》
沒有人搞得清楚最佳音效跟最佳混音的差別,就連奧斯卡會員也一樣,因此在入圍者多達四名重疊時,預測同一位得主是最聰明的作法。音效獎是《1917》跟《賽道狂人》之爭,但綜觀過去頒獎歷史,奧斯卡明顯偏好戰爭電影勝過賽車電影,《1917》又是比較強勢的最佳影片競逐者,要橫掃技術獎項是比較可能的。
▍最佳混音
▲預測:《1917》
▲私心:《火箭人》
同上。
▍最佳原創配樂
▲預測:《小丑》
▲私心:《我們》
奧斯卡不會放過「史上第四位,超過二十年來第一位女性作曲家獲頒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的機會。當《1917》橫掃英國影藝學院獎時,唯一掉獎的就是配樂。可憐的 Thomas Newman(入圍 15 次還未開胡)可能還得在等等,今年是屬於《小丑》冰島作曲家 Hildur Guðnadóttir 的。Hildur 接連在威尼斯影展、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作曲作詞工會獎、葛萊美獎、艾美獎等勢如破竹地擒獎,奧斯卡應該也不會例外。
▍最佳原創歌曲
▲預測:《火箭人》”(I’m Gonna) Love Me Again"
▲私心:《鏗鏘玫瑰》"Glasgow"
原本一直預期得主會是 《Harriet》的 “Stand Up" ,除了具有黑人/廢奴議題的政治正確分數,同時也會讓演藝圈新寵 Cynthia Erivo 成為最年輕的 EGOT (艾美-葛來美-奧斯卡-東尼)大滿貫得主。然而在金球獎頒給《火箭人》”(I’m Gonna) Love Me Again" 之後,艾爾頓強上台領獎時的感言中提到:「我與 Bernie Taupin(他長期的作詞合作夥伴)從未共同獲獎」,一席談話已足以讓氣勢翻盤。奧斯卡將會樂意成全此對作詞作曲人同台領獎,同時也作為補償《火箭人》的獎。
▍最佳美術設計
▲預測:《從前,有個好萊塢》
▲私心:《寄生上流》
雖然英國影藝學院將最佳美術設計頒給了《1917》,但我不禁在猜想那可能是英國幫力拱《1917》的結果,到了大西洋對岸未必該也會如此橫掃。《寄生上流》的房舍設計固然精彩,但奧斯卡一向偏好時代古裝劇的布景道具,而《從前,有個好萊塢》又是一個如此著重在「重建輝煌好萊塢」的作品,若氣勢沒有完全消逝的話,在這邊補一個獎是合理的。千萬別低估好萊塢人們的自戀程度。
▍最佳服裝設計
▲預測:《她們》
▲私心:《我叫多麥特》
影藝學院應該不至於讓《她們》空手而歸,若改編劇本給了《兔嘲男孩》,那服裝設計剛好可以作為補償。而且這部片的19世紀服裝也符合奧斯卡一向喜愛古裝的路線。
▍最佳妝髮設計
▲預測:《重磅腥聞》
▲私心:《火箭人》
儘管《重磅腥聞》反應兩極,但所有人都被當中角色的逼真度給嚇到了。對於福斯電視台熟悉的美國投票會員,更會投給這部以妝髮作為王牌的電影,更何況妝髮工會獎這邊也橫掃。對於電影中真實人物的熟悉度,同樣也有助於《茱蒂》,但那是比較久遠以前的事了。
▍最佳國際電影
▲預測:《寄生上流》
▲私心:《燃燒女子的畫像》
這應該沒有懸念了,比較傳統的奧斯卡會員或許不認為《寄生上流》夠格擔任「最佳影片」,但要投給它「最佳國際電影」應該沒有什麼障礙。這也會是南韓首次入圍、首次得獎。
▍最佳動畫片
▲預測:《玩具總動員4》
▲私心:《玩具總動員4》
動畫片今年態勢較不明朗:金球獎和視效公會給了《大冒險家》、英國影藝學院和安妮獎給了《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但這部卻連金球獎都沒入圍),而原本的大熱門《冰雪奇緣2》則沒入圍。《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被視為大黑馬,但前陣子才被爆出 Netflix 為其員工買下了安妮獎的會費,安妮獎最終由《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緣故。《玩具總動員4》雖然要承擔續集劣勢,但已接連在製片工會、美術工會、混音公會、音效工會摘獎,且如果不想投給迪士尼的會員,將票分散給了《大冒險家》、《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和《隻手探險》,最終的得主應該仍會是較大眾的《玩具總動員4》。
▍最佳紀錄片
▲預測:《美國工廠》
▲私心:《阿波羅11號》
《大地蜜語》同時入圍紀錄片和國際電影,可能因此有分票風險,不見得是好事。《親愛的莎瑪》和《The Cave》都是講述敘利亞戰亂下慘絕人寰的故事,不但會互相分票,同時太悲的調性可能也不符合奧斯卡口味。《民主邊緣》或許正好切合了美國國內總統初選的時機點,但那部片是葡萄牙語,對一些人來說仍有障礙。而五部入圍者唯一一部英文發音的,就是《美國工廠》。不僅如此,《美國工廠》也與美中貿易戰的時勢貼和,而且又是歐巴馬總統的製片公司製作的(好萊塢愛死歐巴馬了)。《美國工廠》的導演之一也是一名正在對抗病魔的癌末病人,同情因素也有利於這部片摘獎(雖然這麼說好像不太好,但這就是獎季現實)。
▍最佳實境短片
▲預測:《The Neighbors' Window》
▲私心:《Brotherhood》
《Saria》太悲、《A Sister》跟《厄夜追緝令》太像;《The Neighbors' Window》是唯一比較輕盈,而且是英語發音的片,其講述的婚姻故事也較容易引起投票會員的共鳴。再者,該部片導演 Marshall Curry 已經四度以紀錄片入圍奧斯卡,在業界的知名度相對比較高。倒是真要論拍攝質感的話,《Brotherhood》是故事和畫面兼具的優秀作品,頒給這部也情有可原。
▍最佳動畫短片
▲預測:《Hairlove》
▲私心:《Daugher(Dcera)》
很想預測《Kitbull》,皮克斯製作,而且奧斯卡很愛把這個獎項頒給跟可愛動物有關的動畫。但《Hairlove》的討論度比較高,在計畫初期就成為 Kickstarter 集資網站有史以來最高募資的短片,背後也有許多黑人團體的支持。該片導演之一 Matthew A. Cherry 身為一位前美國足球專業球員,也已公開宣稱若得獎他將會將此獎獻給上個月不幸逝世的 NBA 球星 Kobe Bryant。Bryant 曾在2018 年以《親愛的籃球》獲頒同一個獎,《Hairlove》有望依循相同途徑獲獎。
▍最佳紀錄短片
▲預測:《Learning to Skateboard in a Warzone(If You’re a Girl)》
▲私心:《Walk Run Cha-Cha》
光看片名,《在戰區學習溜滑板(若你是一名女孩)》就贏了。這部片就跟去年得主《月事革命》一樣,講述艱困環境下,年輕女性團結自強的故事,奧斯卡最喜歡頒給這種有正面意涵又不會太沈重的片子了。
-
共識演算法英文 在 Complete Think - #分散式系統. #一致性(Consistency) 與#共識... 的推薦與評價
這樣的概念衍伸出共識演算法(#ConsensusAlgorithm),其中最早就是Paxos 演算法與概念,後來由Google 實踐的Chubby Lock,終於讓... ... <看更多>
共識演算法英文 在 一致性問題與共識演算法 - Complete Think 的推薦與評價
研讀分散式系統時,遇到兩個常出現的議題: 分散式一致性問題(Distributed Consistency Problems) 共識演算法(Consensus Algorithm) 這兩個問題也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