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5.08 〈復健拳〉
.
今晚是阿左(李友廷),的專場演出《復健拳》臺北站。好險有趕上,據他本人最後在臺上所說,我與張瑀是這場演出Sold out的功臣,完全言重了,事實不過就是倆搶票非常遲鈍的粉絲好運罷了⋯ 。
.
不得不說,這是場非常好看、動聽、感人的演出,更是場誠意十足、賠錢也要做好的演唱會!這種肯定從一個超級機八人口中說出來,應該還是稍微有那麼一丁點兒說服力吧?
.
最近常在反省:「順應時勢,但不忘本。」這個說得容易、做不容易的道理,但在今晚的演出者身上與演出過程中,真的得到很好的體現,真心感謝阿左與《復健拳》提醒,謝謝。
.
演出開始,彈演奏曲出身的阿左用一把木吉他演繹了法國作曲家德布西於1890年創作、1905年發表的《月光》一曲,其寓意象徵著道別與迎接、結束與開始。演奏完他也沒特別多說什麼,不過稀鬆平常哈拉兩句,但伏筆埋得挺深,選用燦爛的笑容去明朗幽默的真相,心思縝密的程度與後續的演出輪廓可見一斑。
.
接著他陸續唱著自己在StreetVoice上很受好評的作品,他的《一年樂團》團員也陸續上了臺,可以感受得到,那股“要把事情做好”的堅持非常吸引人,整場演出臺上臺下都有著強烈凝聚的氛圍,共感過程中,很想告訴李友廷:「你真的不必耍帥,你做自己就帥到翻了。」不知道有沒有人告訴他反差萌的異稟天賦,今晚李友廷真的可愛又帥,也很有智慧,佩服。
.
突然想起初見阿左時是2011年5月5號,在世新大學第五屆新弦獎的校際比賽上,那時他唱〈淵明〉,我唱〈你的行李〉。(會記這麼清楚是因為當時年紀太小,不能跨級比全國校際盃,所以乾脆選填五專志願,才擁有參賽資格。我還記得評審是四哥⋯ 也記得評語⋯。)
.
而真正熟識是樹哥某次找我們倆代班中廣〈StreetVoice 未來進行式〉的DJ,主題是吉他音樂。我記得前置作業時把阿左拉來錄音室練習、排歌單、練台詞、揣摩DJ要領⋯ (天啊!真是辛苦李友廷!)樹哥開錄當時應該覺得兩個小朋友傻得很可愛吧⋯ 所以乾脆將自己節目交給小孩主持,自己默默在旁當錄音師⋯ 感謝樹哥提拔⋯ 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
.
爾後幾次見面都是在評審席上一起工作了,2015, 2016年的事情,可能當時全島所有校際盃比賽我們都有評過⋯ 天啊,真是〈噁心〉,我都會背〈給我把音量轉小〉這首歌的歌詞了。(*以上兩首歌曲皆為李友廷大師之作)
.
糟糕,扯太遠,回到今晚《復健拳》。之所以稱作復健拳是因為阿左前陣子左手脫臼,那種餬口工具失而復得的感受很不容易,遑論夢想?「你說,吃飯都有難了,還夢什麼夢?想什麼想?我說,做人跟做夢,到底有什麼分別?」
.
值得慶幸的是,沒氣餒失望,我們都還在路上,成長與進化。可能稱不上患難與共,但稱作英雄惜英雄不為過吧?
.
總之,真為你感到驕傲,李友廷。
.
李友廷 —《復健拳》,其餘場次尚有票券,我認為這場演出非常值得收藏,趕緊去買票吧,趁還有得買,不然以後買不到黃牛又再囂張。
.
—————————————————————
阿左,拍謝,強迫症犯。
關於talking「人格分裂」的部分,延伸閱讀:
.
海苔熊 —【我是誰?】:
https://goo.gl/HYV1j7
.
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
https://goo.gl/wuo1Ce
.
2011年 第五屆新弦獎報導:
http://www.newspeople.com.tw/n_14-1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檸檬卷 Jane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檸檬卷鋼琴獨奏會 2020 年 6 月 30 日 @ 台北市立大學演奏廳 現場錄影 因為防疫的關係,這場畢業音樂會必須限制觀眾人數及從簡舉辦,沒能公開邀請大家來參加,但你們現在可以在 YouTube 看到全部囉!希望你們會喜歡! ==== 曲目解說 ==== 舒曼:《幻想小曲集,作品 12》...
作曲家第五人格 在 檸檬卷 Jane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檸檬卷鋼琴獨奏會
2020 年 6 月 30 日 @ 台北市立大學演奏廳
現場錄影
因為防疫的關係,這場畢業音樂會必須限制觀眾人數及從簡舉辦,沒能公開邀請大家來參加,但你們現在可以在 YouTube 看到全部囉!希望你們會喜歡!
====
曲目解說
====
舒曼:《幻想小曲集,作品 12》
舒曼是十九世紀傑出的德國作曲家及樂評家,他時常將音樂與文學結合,並將個人的豐沛情感、濃厚的幻想力投注於作品中。
《幻想小曲集》為舒曼創作於 1837 年,題獻給一位到萊比錫演出的蘇格蘭女鋼琴家安娜羅貝娜 (Anna Robena Laidlaw, 1819-1901) 的作品,舒曼當時正處於人生的黑暗時期,他們的相遇為舒曼的生活展開一段美麗插曲。然而《幻想小曲集》在音樂上實際上為獻給克拉拉的作品,在這段期間舒曼與克拉拉被迫分離,母親於1836年辭世,舒曼將這些情感投注於創作上,創作期間,舒曼回憶起與克拉拉相處的時光,也無法忘記與克拉拉祕密訂婚的約定,這是舒曼人生中最黑暗的時期。
樂曲的創作更表現了舒曼內心的兩種極端性格-大膽狂妄的「弗羅倫斯坦」(Florestan)以及內向含蓄的「奧賽比斯」(Eusebius),這套鋼琴曲集包含了上下冊共八首的性格小品,每首作品皆被賦予標題,而各曲目的標題皆是舒曼在作品完成後,以音樂本身的意境來命名。
0:00 第一首《黃昏》Des Abends
反映出舒曼內心中較為內含省而含蓄的「奧賽比斯」性格,可想像為在黃昏時刻漫步在夕陽西下的河畔邊,以不疾不徐的腳步欣賞河岸風光。此曲的拍號寫法與實際演奏時的聽覺效果也是相當地耐人尋味,舒曼打破了一般對二八拍的想法,讓三連音貫穿在全曲當中,使之聽起來像是三拍子的曲子。旋律時而出現在高音聲部,有時也在低八度的地 方以類似的形式再出現,就像彼此唱和般,互相對話。
3:44 第二首《飛翔》Aufschwung
《飛翔》為八首曲子之中非常有戲劇張力的一首曲子,充滿了幻想曲時而瘋狂時而冷靜的氛圍,不論是開頭「弗羅倫斯坦」的大膽衝動的主題,或是中間「奧賽比斯」冷靜沈著的風格,也是舒曼內心斯雙重人格的一種展現,因此有許多對比的情緒細節。而這首曲子也是技巧上較為困難的一首,除了有許多超過八度而必須用單手彈奏的音程、以及大跳音程之外,情緒的掌握也是詮釋的重點。
7:12 第三首《為什麼?》Warum?
《為什麼?》是一首舒曼不斷地提問、自問自答的小曲子。 而開頭第一聲部的旋律為往上的大六度音程,就像疑問句口吻般的音型,可想像為舒曼在開頭即破題、殷切期盼地詢問:為什麼?
而《為什麼?》這首曲子幾乎到處都藏有主題旋律,它會上下交換、出現在各個聲部,甚至可能與其他聲部重疊,每一次的問題就好像都得不到答案一般,即使問題不斷延伸,最終仍然回到原點。
9:37 第四首《變幻莫測》Grillen
《變幻莫測》為一首極富節奏感的樂曲,而此三四拍的曲子在節奏上有許多的弱拍強音、第二拍長音等等的切分節奏,在彈奏時常有節奏上的衝突感,呼應了開頭的術 語-「Mit Humor」帶有幽默、俏皮的含義。彷彿可以感受到舒曼在創作時「變幻莫測」的思維,很難預測到舒曼會在下一個音變化出什麼新花樣。
13:02 第五首《夜晚》In der Nacht
本曲是舒曼描述一個古希臘神話《赫洛與勒安德爾》(Hero and Leander) 隔著海峽相戀的故事。 這個神話是一個山盟海誓、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樂曲中不斷由下往上、再由上往下的音型,如暗藏旋渦的海浪一次次往岸上拍打一般,不斷推進,而勒安德爾必須對抗大自然的重重阻撓以及萬般攔阻,才能見到彼此,他們急迫渴望見到對方的那份激情與熱情,正是舒曼在《夜晚》這首曲子所營造的氛圍。
17:25 第六首《寓言》Fabel
此曲開頭的「快慢」對比,即為蘊藏「弗羅倫斯坦」、「奧賽比斯」兩個對比人物非常明顯的例子。此曲較為特殊之處為曲子中間出現了聲部輪唱之「卡農」,此上行音型的卡農之音量及情緒應由較小聲慢慢往上堆疊,直到達到頂點最高音後才稍加放慢地宣洩而出。
20:12 第七首《夢魘》Traumes Wirren
此曲開頭旋律及主題是明朗的F大調色彩,而開頭的主題旋律就好像睡夢中仍在不斷運作的大腦, 即使在睡眠中仍呈現出潛意識的亢奮而混沌的狀態,因而產生某種焦慮而不安的現象。而主題之旋律不斷地穿梭在琴鍵之間,從高音到低音、再從高音到低音,就像頑皮的小孩在夢中恣意地奔跑。
23:11 第八首《終曲》Ende vom Lied
《終曲》為此套曲集的最後一首曲子,如同舒曼在寫給克拉拉的信中所提到:
接近結尾的終了,將一切困難排除後,進入一個愉快的婚禮,但是結束時,思念你的痛苦又再度出現,於是婚禮的鐘聲和死亡的喪鐘同時響起。
這首曲子的開頭就像是一場華麗的盛宴,舒曼用了他平時很喜愛用的「連續和弦」,以及超過八度音程的琶音,製造出隆重登場之感。
然而此曲也是舒曼內心糾結的寫照,就如他在信中所提到的,樂曲的最後因為思念克拉拉而痛苦又再度出現,因此樂曲的最後並非以歡樂收場,最後的樂音就像死亡的鐘聲般,並藏有開頭的旋律動機, 最後慢慢地、悄悄地結束。
28:57 浦朗克:《降 A 第三號大調間奏曲》
浦朗克 (Francis Jean Marcel Poulenc, 1899-1963) 是二十世紀法國作曲家,他的音樂風格簡約不失幽默、優雅而浪漫。
浦朗克一共創作三首間奏曲都是鋼琴小品,分別是 1934 年創作《兩首間奏曲》(Deux intermezzi),和 1943 年創作《降 A 大調間奏曲》(Intermezzo in A-flat Major)。而晚期創作的這首《降 A 大調間奏曲》雖然較為短小之鋼琴作品,但旋律動人、各聲部分明,其中更充滿色彩豐富之和聲。
他的創作受到許多作曲家的影響,如德布西、史特拉汶斯基、薩悌等,浦朗克所寫的和聲雖仍屬調性音樂,但已然跳脫傳統,他經常在和聲中加入和聲外音,如九和弦或九度音程,將和聲產生二度碰撞的關係,使作品帶有較為前衛之感。
追蹤檸檬卷 IG:https://www.instagram.com/lemonjanet0131
關於檸檬卷:http://LemonJanet.com
訂閱檸檬卷頻道:https://goo.gl/xUUxUG
檸檬卷的 FB:https://www.facebook.com/ItsLemonJa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