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龍中心外牆的廣告,可以討論的範疇太廣了,以下是一些閃過我腦中的想法,無標準答案而我個人也並無什麼立場,可能是活太久覺得好多野都無所謂了😂
更多文章請Follow👉🏻 www.instagram.com/emiliawyk
1.人們忌諱(又貪戀)的不是衣著本身,而是展示性吸引力。姣好身材的少女不穿內衣逛街,會被罵同時也會被騷擾,但臃腫皺皮的呀姨唔戴bra去街市,又好似無人得閒理佢。小短腿可以穿短褲,小罩杯的可以穿背心,雖然也會被罵但也沒什麼力度。但大長腿就算穿長褲,貼身一點也會被罵「曬長腿」,大罩杯的把一件普通上衣穿得豐腴有緻,又會被罵。
2.罵聲的背後,其實是抗拒著「性吸引力」這種東西。而抗拒的背後,其實是因為吸引。
3. 這種規範適用於男性嗎?男性有被禁止展示其身體/性吸引力嗎?
4.青春少女漫畫所謂的吸引,是吸引著誰呢?異性戀男性?同性戀女性?所有人?用來做商場大型展版來宣傳,效果是什麼呢?誰得益了?誰虧損了?帶動消費?刺激眼球?單純的欣賞女性身體?讓女性感到自由自主?
5.如果展版上的「性感」女性換上有名有姓的真人,不論是原版那種符合主流審美的「青春可愛美少女」,或是後者那種「不美但也很露」的路人/大媽款女性,這些真人女性會遭受怎樣的標籤/讚美/批鬥?
6.不是女性的藝術家(或者是女性,但因為透過藝術品隔了一層的藝術家),消費著不同的女性的身體,但又不需要承受女性所需要承受的審判,這樣是否道德?
7.藝術創作和發表,不應受任何限制
8.巴黎某美術館之前禁止一名穿deep V裙的女生進館,其後一群女性主義者到館裸上身抗議。
9.該美術館的裸體人體藝術品,有80%是女性裸體,但全部的創作人都是男性。
10.巴黎美術館的例子跟香港西九龍中心的例子有什麼相同/不同之處?
11.歐美很多大品牌,都有開始了僱用「非主流審美」的模特兒一段時間。所以你可以看到,紐約時代廣場的大螢幕上,出現皮膚有病變的、殘障的、大碼的、樣子普通、不同種族的模特兒,在代言各種品牌。目的是讓所有人都感到被接納、塑造多元的審美觀。
12.西九龍中心換上不符合主流審美的漫畫人像,即時的效果是什麼?背後的價值觀又是什麼?隨後又會否掀起什麼漣漪/改變?跟歐美那種「多元接納」有什麼相同/不同之處?
以上是一些反思的地方。
其實一開始建制投訴,我當然覺得佢地實屬on9,但「同路人」對「青春健康性感美少女」漫畫一面倒的支持,又是讓我摸不着頭腦的:明明在我認識的世界裏,世人會覺得露就是罪,係雞係公廁,不論建制或所謂支持自由民主的人,也有為數不少,對於性感女性、性議題是極度反感。
為何因為建制反對,突然大家都變得那麼開明?還是因為漫畫主角不是真人,沒有女性真人從中得益,所以這時候,消費女性的身體才被允許?反而女性選擇消費自己的時候,才會惹來那種謾罵?所以社會是既要消費女性,又要女性不能獲利嗎?
總的來說,我認為消費也好不消費也好,西九龍一開始的展版就沒什麼問題,換上肥胖大媽版本去反擊投訴也是一絕,但背後的價值觀和各種性別議題也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Search